【散文】为了那天的誓言

2023-07-22 11:17: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了那天的誓言

□ 高欣然

  在我的心里,姥爷秦市义永远都是那个热心、豁达、善良的老人,他说话幽默风趣,见人总是笑呵呵的。从小我就知道姥爷是全国劳动模范,为临汾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一直很自豪,为有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姥爷,一位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姥爷……

  姥爷祖籍山西运城,但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临汾市尧都区,见证了尧都一步步走向美丽富足。姥爷生前是临汾市教委总督学、全国先进工作者、集资办学专家,被称为“当代武训”,为改善当时乡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倾尽了一腔热血。

  姥爷的一生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八岁进运城稷山蔡村的私塾读书习字;十五岁时离开村子到西安一家醋坊当厨子;二十二岁时返回稷山县城开了一个杂货铺;二十五岁那年夏县银行招工,姥爷以优异的成绩入职,五年后调至临汾文教局。姥爷从小就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不屈精神,不甘平庸,总想做些什么以体现生命的价值,我想这就是姥爷日后成功的性格特征。

  母亲说,印象中姥爷整天就是一心一意忙工作,回家就像走亲戚,母亲小时候每天昐望姥爷能早点回家。因为姥爷一回家,小屋里就会格外温暖,笑声不断,姥姥就会改善伙食,做最好吃的饭菜。姥爷经常教育家人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粒粮食。记得有一回,我把吃剩的汤面倒进院里的雪堆里,为了不让姥爷看到,又用雪覆盖在上面,不想这小动作也没能逃过姥爷的眼睛,他很严肃地教训了我一顿。此后,我懂得了农民播种粮食的不易,懂得了父母挣钱养家是多么的辛劳。

  姥爷、姥姥共养育了姐妹五人。开始,全家人就仅靠着姥爷每月三十多块钱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姥爷每次总是一分不少地把工资交给勤俭持家的姥姥,那时的日子虽然艰苦,但苦中总是渗透着温馨和单纯的欢乐。姥爷那时就是母亲姐妹几个心目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姥爷就是家人幸福的保护伞。

  姥爷一生性格开朗,为人豪爽,乐于助人,只要别人有所求,他总是倾囊相助。在教育局工作几十年,他常常深入山庄窝铺搞调研,和山里人结下了深厚感情。每每逢年过节,总有许多山里人来看望姥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曾拉着姥爷的手说:“如果不是遇到你,我的孙子现在不知会怎么样呢。”原来,姥爷到曲沃一个山村里调研,得知一个小伙子因高考落榜自暴自弃,甚至想到了自杀,姥爷便苦口婆心地劝他再复习一年,第二年再拼一拼,并且给他介绍了一所学校复习。第二年,这个小伙子果真考上了大学,为此老人带孩子常常来看望姥爷,不知怎样感谢姥爷才好。

  退休后,仍有许多山里人找姥爷寻求帮助,姥爷一如既往,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有不少山里孩子因各种原因在家无所事事。姥爷便介绍他们到运城一个朋友开的牙科学校学习,如今他们一个个都羽翼丰满,各自开的牙科门诊,遍及省内许多城镇,而且都买了房子和车子。这些昔日里连肚子都吃不饱的穷孩子,一个“鲤鱼跳龙门”,不仅变为社会有用的人,而且都过上了让同龄人羡慕的日子。他们都是有良心的孩子,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真诚忠厚……

  姥爷十分热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一选择。我们都不会忘记,有一年冬天,姥爷去吕梁山深处的永和县检查工作,路过一个小山村,发现这个村的二十几个孩子竟挤在一个破窑洞的土炕上读书,光线太暗,只好点着煤油灯。晚上老师就在这土炕上休息,而炕上连一张席子都没有,只有一块不知用了多少年的山羊皮。如此落后的教学条件,倘若再让它持续下去,山乡的孩子将会成为文盲。姥爷坐不住了,觉得自己应该挑起这副重担,于是心急火燎地请示了局长,踏上了自己选择的路。自此,姥爷便很少回家,一年内家人难得团聚,即使中秋的夜晚,月亮在姥姥一家人心里也是缺的。姥爷一心扑在发动群众集资办学上,经历了种种挫折,含辛茹苦,因山路的崎岖不平,骑车摔倒,胳臂上一直留有一道深深的伤痕。

  记得台湾作家席慕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一切的源泉。”姥爷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搞集资办学,正是因为他拥有一颗爱心。他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同情许多山里孩子无法读书的现状,作为一名党员,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与生俱来的那份善良和担当,使他不能视而不见,不能不管不问。

  姥爷有着很好的演讲天赋。以前住小院的时候,夏天的晚上,邻居们都喜欢聚集在姥爷家的院子里乘凉,目的就是想听姥爷天南地北地讲这讲那。姥爷一贯平易近人,讲话幽默诙谐,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丰富,总是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经常是笑过之后还会有许多收获,明白好多道理。常常是夜深了大家还不愿离去,似乎永远听不够姥爷谈天说地。

  姥爷搞集资办学能够成功,跟他的演讲天赋有着直接的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演讲与口才》杂志还专门介绍了他的演讲特色与技巧。好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议论:“秦老师真神,不管到哪里,坐在那里讲上一两个小时,人们就会争着从口袋里往外掏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觉得首先是让孩子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是家长们的心愿;其次是姥爷有一颗真心,为了他们的后代不再成为“睁眼瞎”费尽心血;再加上姥爷那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正好就成就了他搞集资办学的伟业。

  除此以外,姥爷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那些年,凡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他几乎都乘过:毛驴车、牛车、马车、自行车、摩托车、大卡车……许多时候则是用“两条腿加一条木棍”,一步步去跋涉那艰难而伟大的行程!

  有一年姥爷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当时一位中央领导感动地说:“如果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都能像秦市义同志这样,那该多好啊!”

  姥爷在付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一生虽然物质上是清贫的,但是精神上却是伟大的。他用爱心和汗水,写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给了他许多的荣誉和奖励。

  那时姥爷总是说:“我的岗位就是集资办学,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临汾地区上万个山庄窝铺,我才走了八千多,全区还有千余所校舍需要更新,我准备再来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孩子们建广厦万间,让所有孩子都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姥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便是退休以后,他仍然奔波在深山间崎岖的小道上,在他的身后是一座座建起的新校舍和孩子们的读书声。

  姥爷走遍了临汾的每一座山,每一条羊肠小道上都留下他的足迹,他把汗水洒水在了山乡,也把心给了山乡人,他热切地希望振兴乡村教育,他所做的每一场报告,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的热切呼唤,娓娓道来,仿佛是和亲人朋友促膝谈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每一颗淳朴的心,村民们愿勒紧自己的裤腰带,为子孙后代不再成为“睁眼瞎”,捐出了摸了不知多少遍的血汗钱。为了山里的孩子们,姥爷好像早已忘记了还有个家,有多少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一所所新的校舍建起来了,而姥爷家却因地势低,房子破,雨水好几次灌进了房间,泡坏了家具……听母亲说她们姐妹几个恨过姥爷,怨过姥爷,但最终还是谅解了他。姥爷是位老党员,自从党旗下宣誓的那天起,他就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在姥爷的感染下,家人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着总不能只想着自己啊!

  中央、省、市电视台相继报道了姥爷的事迹,报纸和各种杂志也频频宣传他的成绩。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的付出,他被选为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省特级劳模……1989年,中央电视台为姥爷拍摄了题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专题片,同年,中央电视台和山西电视台又以姥爷为原型联合拍摄了四集电视连续剧《百年忧患》。

  从1980年开始至1995年的15年时间里,姥爷废寝忘食,栉风沐雨,单枪匹马跑遍了临汾的万水千山,深入到穷山僻壤和山庄窝铺,行程7万华里,演讲4000余场,使全市7310座学校旧貌换新颜,大大改变了临汾乡村教育落后的状况。然而,由于多年的劳苦奔波,身体严重透支,退休后姥爷一直被各种疾病所困扰,手术就做了三次。2004年年初,姥爷排尿困难,3月份做了尿路改造手术,没想到8月份姥爷就匆匆地离开了我们。在最后的日子里,姥爷总是拉着家人的手不松开,现在我想姥爷当时一定是觉得过去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只想在生命的尽头紧紧抓住亲人,传递一份深深的眷恋……

  2019年秋,临汾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晚会上,姥爷的形象又一次出现在大屏幕上,出现在我们眼前,感人至深的解说词加上朗诵者饱含深情的语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观众。

  作为90后的我,对姥爷奋斗的那些岁月并不熟悉,而且与那个年代渐行渐远,但姥爷的无私奉献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我常常沉静下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着姥爷舍身忘己,为振兴临汾的教育事业奋力拼搏呢?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确定这种支撑就是“信念”,是党旗下庄严的宣誓,是用一生去践行最初的誓言!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 【散文】晋祠的树

 

下一篇: 【散文】酒腌枣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