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月饼
□ 冯宇琳
秋风微凉的夜晚,呼吸着秋收时节馨香的空气,看圆圆的明月高悬在轻云飘移的天空,品尝着馨香可口的月饼,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氛围里,任一阵一阵的欢笑声在如水的月光里荡漾开去,此刻涌上心头的是儿时过中秋做月饼的美好回忆。
年少时,每到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月饼、磨面粉、做饼馅,整个村庄飘起缕缕浓浓的月饼味,节日气氛弥漫的乡野间,母亲和婶婶们在打饼馅、剥花生、剁肉沫。父亲则制作月饼模型,有“福”“禧”“寿”“康”等字倒着刻。那时,我真佩服父亲精雕细琢的手艺,不止父亲,全村各家各户都自己刻模具,整个村如一个木制手工精品村。把芝麻和面粉磨在一起后,用手裹紧,捏成馅团,再将馅团包入事先准备好的面团里,揉两下,铺成面饼,将面饼灌进模型里,一压一打,一块精美的月饼就成型了,然后放进蒸锅里蒸,二十分钟后就可以出炉了。
母亲在灶上做饼,父亲在灶下烧柴,我们和奶奶在屋里转着笑着。忙活一整天,将月饼做好。晚上,农家小院放上木桌,摆上月饼,对着月亮,边吃边聊中秋话题,几乎每年聊的话题都不一样,我们也在不同的话题中,年岁渐长,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尤其记得高中那年中秋晚上,父亲来了诗兴,要我和哥哥望月对诗,不准用现成的古诗,要即兴脱口而出,哥哥没等父亲说完,就吟诗道:“亲人中秋齐坐院,清饼供月天地圆。男儿今秋又一年,更当自强增父颜。”听得父亲满脸笑容,说道:“若真考上大学,不仅父亲光荣,家族也光荣哩。”听着父亲夸哥哥,我也不甘示弱道:“奶奶盘腿如玉兔,慈眉善目望清饼。惧怕儿孙争美食,尽在月下享乐吃。”刚念完腹中诗,院中笑声一片,奶奶也笑得直不起腰来。
后来,哥哥如愿考上大学,我也走上工作岗位,但我们常想起这亲情浓郁的场面。如今,父母年事已高,我们都不会做饼,便在超市里找那种清一色的月饼买回家,也算是对故乡的怀念。
如今走南闯北,吃过不同风味不同形状的月饼,但不论月饼怎样翻新,每吃一回,我就会想到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饼的其乐融融场景,吃出的仍然是淡淡的乡愁……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