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别
张俊杰
在这个世界上跟我最亲的人走了!
父亲生于1932年农历九月十三,如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爷爷奶奶以务农为生,所以父亲的童年与凄苦相伴,四五岁时因他的老姨父在佃坪山云村小学做伙夫,父亲就跟上老姨夫抬火涮锅碗以顶学费半工半读,这也是父亲的启蒙教育。童年养成的习惯,使父亲一生乐于此事,你做饭他就着急生火,你饭后小憩,他就着急洗碗,以至于退休之后有二三十年不走出村里,我经常琢磨是不是在城里生活怕无火可抬。
父亲天资聪颖,自幼酷爱读书,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天刚刚微亮就起床晨读学习。年少好学,必有作为,参加工作后又到省财经学院进修一年,同时也是省财院第一批学生。1985年,父亲到省财院开证明,班主任、代课老师虽年已古稀,但都记得这个品德善良、学习刻苦的学生。所以父亲的勤奋成就了自己,决定了我们家庭的走向,在一个大家族、单位乃至社会赢得了尊重!
父亲在工作期间团结同志,做事干练,性格正直。工作有思路有点子,作风正派,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头脑又异常清醒,从不干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心存坦荡。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着天蓝色中山装、土色涤卡裤,上衣口袋永远插着钢笔,寸头,这是标配,用现在的话叫小伙帅呆了,当时也是颜值担当。
父亲仕途其实可以走得更远,他这一生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是霍汾分县,因为是独子,父亲选择了回汾西。第二次是组织选派西进干部,当时收拾好被褥已经在霍州上了火车,又从窗口扔出,还是因为自己是独子,不忍心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后来每次提及此事,父亲都默默无语黯然自叹。因为吃了独子的苦,父亲一直喜欢且如他所愿,我们家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大家能够彼此照应享受大家庭的温暖。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县委主要领导谈话,让父亲改任副县长或是财委主任,父亲由于子女多而推辞。
父亲一生从不以权谋私,但对村里的事情特别上心,捐赠医疗器材、购置拖拉机,特别是退休后在西村生活的前十几年里,给时任省扶贫干部出谋划策,先征求村干部意见,有没有为村里干点事、为老百姓谋点利的诉求,得到肯定答案后,村里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确定基调后实行每名党员包两户群众且必须做通工作。党员带头发动群众拆窑洞、让院子、填沟垅,轰轰烈烈经过半年时间,西村从村中间真正实现了通路,西村人也实现了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梦想。父亲不因循守旧,思想开放,还有点幽默,他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世代流传的习俗。父亲特别勤快,正月初二就组织家里男丁一人一挑担往对面山上地里送粪,这在当时西村是一道风景也是一道年景。
父亲晚年生活是辛苦的,母亲走后30多年,父亲一直没有考虑续弦,怕给儿女添累赘、增麻烦。作为一个男人,生活琐事尽力而为,在平凡中足见父亲的伟大。父亲的晚年又是幸福的,每天固守院子,种菜、摘果,怡得其乐,儿女们不停回家看望陪伴,父亲说他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不含添加剂的猪肉。
2020年7月19日,父亲患病之后,子孙环绕左右,儿女带头,媳婿上阵,孙辈陪伴,敬老养老,亲情所系;侍奉老人,尽心竭力,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医护同样重要。同时父亲能够长寿得益于一生勤快,吃要好、精、杂但不过量,早睡早起,一天小睡几觉,休息能够保证。
2020年9月21日上午,父亲因病重回到村里,子女晚辈回来了,亲戚赶来了,本家邻居也到了,中午时刻,父亲面带微笑环视一圈,轻轻用手指指了我两下后进入了昏迷。天气不冷不热,园子里的莱收完了,院子打扫干净了,屋里多年的杂物整理了,悲雨把道路也洒了,9月23日,92岁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路近牧沟已怕行,张家院里最伤情。父亲真的走了,浑浑噩噩的我一直以为父亲着急给母亲庆祝生日去了。我年幼时天黄昏藏在灌木后吓我的父亲,河里发大水时背我蹚洪水的父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给我做饭的父亲,生活中遇到挫折、工作中遇到不顺和我彻夜长谈的父亲真的走了。作为晚辈能给你们这么好的老人做儿女真是我们的幸,作为长辈能有这样一群孝顺的儿女是你们的福,我觉得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父亲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家风严谨,慈父严母对子女的严格教育,作为后辈能把两个人的说教、优点学习好传承好就能够足以在社会上立足。一次在临汾,父亲的同龄人闲座时对我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君子的话,你父亲算一个,我想这应该就是对父亲一生最中肯的评价和最高褒奖。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