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沉稳新颖中的书韵墨涛

2023-12-09 12:01: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沉稳新颖中的书韵墨涛

□ 张行健

  ·一·

  走进刘涛先生的工作室,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翰墨幽香,是悬挂着的各种样式的书法作品所营造出的典雅氛围。这弥漫空间的气息,能使一颗浮躁的心,宁静下来,沉潜下来,远离小城的喧哗,阻隔凡尘的俗务,如一只羊,来到青草葳蕤的山坡,更像一头牛,走向心向往之的牧场。

  与其说这是刘涛先生的工作室,倒不如说是他的精神家园更为合适。

  王羲之《兰亭序》摹本的条幅,应该是这里的统领,当然也是刘涛心中的最爱;

  赵孟頫摹本条幅,是刘涛几乎每日都要凝视和思忖的范本;

  欧阳询摹本的悬挂,是刘涛用心品读和不时揣度的精品;

  当代书家田英章是刘涛的书法导师,把恩师的作品摆放在显要位置,是感恩和敬慕,更是对自我的激励和鞭策;

  本地著名书家樊习一先生的作品,既饱蘸激情,又理性雅正、雄秀迷人。书读倦时,字写累时,心绪困惑时,刘涛欣赏着樊老先生的条幅,会渐次走出困境,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启迪;

  未曾走进工作室时,远远的,出自书法理论家柴斯木先生所题牌匾“墨之涛”三字便赫然入目,那是古色古香的颜体变异,给人浑厚强劲、精力内含之感。书法理论家的字体方中见圆、庄而不险,那种遒劲郁勃、沉着真情,让人感慨良多。“墨之涛”三字,内涵平缓之中泛涌波澜,感性之中蕴藉理性。

  与柴斯木的字体相映成趣的,是田英章的题牌“墨之涛”,把人带到另一种书法审美里了。那是一种欧体变化了的古典传统之美,周正大方、刚健俊朗。刘涛从心底里对这种书法作品有情有独钟的倾慕和艳羡,而这种字体,对他也具有非同寻常的亲和之力。

  当然,刘涛工作室悬挂更多的,是他所教授的学员们的习作,大到耄耋老者,少到黄口小儿,或笔墨苍劲或笔法稚嫩,一律是最为基础的楷书。

  一幅幅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学员习作,是刘涛工作室的主体悬挂,注视或扫描这一幅幅作品,他的目光里有深情也有挑剔,有喜悦也有忧虑,如同一位勤恳的老农,注视着自家责任田里的庄禾,也如一位资深的体育教练,用目光抚摸着正在训练成长中的队员们……

  ·二·

  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在小城夜晚的灯红酒绿里,刘涛头顶星月、身披霓虹,毫不迟疑的脚步走向他心爱的工作室。

  工作室已渐次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

  在这里,倏忽间沉静下来的心,有一股强烈的欲望,品读的欲望,探寻的欲望,涉猎的欲望,创作的欲望。

  多年来,刘涛对自己书法追求的步骤很简单,既有个人爱好的兴趣之需,又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规划之求,在对古代名家的高山仰止里,他需要一点一滴品咂其玄妙滋味,领略其书法风貌和精神实质。

  刘涛在品读中发现,右军学书于卫夫人,“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王氏书法在不断吸收前人营养,提高艺术水平。刘涛在习练楷书的同时,把一定精力倾注在《兰亭序》的摹本临帖以及其他碑帖上,如《快雪时晴帖》《十七帖》《姨母帖》《初月帖》《曹娥碑》……临写最多的,最下功夫的还是《兰亭序》摹本,时日久了,他一点点体悟到其书法的藻丽多姿、精神迥出,开一代书法风气之先的伟大魅力。帖与帖之间,比对起来,还是有许多异同之处的。有的灵秀书姿、意逸乎笔,有的则沉着凝重、端庄大气……在不知倦怠的摹写中,刘涛便悄悄思忖,如何在临摹之中,渗入自己的书风呢?

  刘涛不仅仅品味着笔墨、结构、格局,也在体悟着气韵、意境、格调……

  作为元代托古改制的大书家赵孟頫,他的摹本条幅也是刘涛努力琢磨和临帖的对象。他在探寻赵孟頫如何学习传统时,能窥察前贤书法的精奥之处,而得其神趣,又变化出入于古法之中,兼收并蓄前人之长,融会贯通而自成一体。终以遒丽书风享有盛誉,且对后人书者产生深远影响……

  刘涛品悟出赵书的精妙,全在于他广泛涉猎古代名迹,勤奋临学,不固守某一种书体,不囿于某家某派,而是取资广博,多临名家……这无疑打开了习书者刘涛的思路,拓展了他的视野和思维。

  细细揣度赵孟頫的摹本《行书洛神赋》,感受其笔法应用自如,得心应手,体会其端庄肃穆、雄遒苍健之姿,观其婉转沉静、韵度古雅、纵逸跌宕的书风,刘涛被稳健且酣畅的书法之美深深震撼了……

  连刘涛自己也说不清楚,在临帖古代名家长达数年之后,为什么从感性和理性上,就十分喜欢和贴近欧阳询了呢?是受恩师田英章的影响么,还是内心深处的某种迫切需求?

  在钻研和临摹的过程中,在一遍又一遍临帖如《梦奠帖》《千字文》《史事帖》《皇甫诞碑》《九成宫》等等作品中,刘涛渐悟出这位初唐四家之首的大书家,在初学王羲之之后,融入了北碑的峭拔,字形瘦长,结体严谨,平实中又力求奇险,险绝中又求平正,左右配合,方圆互用。行书体势纵长,笔力劲健,给人以神气外露、猛锐长驱之感。《卜商帖》体兼真行,下笔凝重锋利,结构紧凑纵长,而《行书千字文》转折自如、气脉贯穿,且疏密适度。最为著名的《九成宫》字体刚健俊朗,又有绰约风姿。刘涛慢慢揣度出,欧体的运笔之妙,是用锋尖体现其精致的点画。每个点画,用锋尖运行越多,笔划的变化就越精巧,体态也就越秀美,字形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颇具气势奔放,疏朗有致,且气韵生动,笔短意长。

  进一步钻研其楷书,觉出最大的特色是正平险绝、奔放纵情,看其字体运笔,以方为主,刚中兼柔……

  每夜研习欧体,成了刘涛先生的必修之课。

  ·三·

  春夜的风,拂掠刘涛的一头乌发;

  秋夜的雨,淋打刘涛白净的脸。

  多少个春秋冬夏的夜色,印证着刘涛修长身影的律动;那一条干燥与湿润的水泥路面,记载了刘涛多少个执着执拗的脚步。

  他是在一如既往地走向他的工作室么?

  是的,刘涛也是在坚定地走向他思想的游牧场。

  在他的心目中,在他的价值观里,工作室已不是一所简单的物理所在,早已经过化学反应和光合作用,成为一个无形的却充盈的精神高地。

  这片高地浓缩了刘涛后半生的艺术考量、书法求索、人生感悟和思想放达。

  刘涛对自己严谨,对他的学生也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无论弟子抑或学生,那是自己的一个传承抑或翻版,无论是书蒙的启开或是思维的定格,必将深烙着师者的印记。他要让这片有形无形的印记扩散出书法之正道、书法之规则、书法之原理,而绝不可以是书法之旁门左道。

  先从正楷体入手。

  刘涛耐心细致地教导学生们,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学习书法、学好书法,首先必须学好练好楷书。学习楷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去习练行书、草书或篆书、隶书、新魏等系列书法字体,会更加便利。就如同在夯实的地基上砌墙垒砖盖房屋一样,心里是踏实的,书写起其他字体来也会得心应手,能有很大进步。

  刘涛的授课是循循善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宏观上,他要让学生们明白,楷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书体。而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规范、字体方正,一眼就可以认出来。楷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刘涛先生现身说法,他一笔一划写着、讲授着、示范着,按结构把一个字分解开来,讲每一笔每一划的运笔方式方法。他说,练楷书,要把大功夫用在笔画和结构上,笔法十分重要。在开始的第一个学期里,他所选用和教授的颜真卿的楷书,这是考虑到初学楷书的人,从颜楷容易入门,在之后的日子里,特别是年龄稍长而楷书练到一定程度的学员,刘涛因材施教,让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喜好,可以选择欧体、柳体、赵体等进行临摹和研习,在大的框架之内,又有充分的个性发展和自由……

  为了教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刘涛先生在不断给自己充电、习书之余,他先后接触和钻研了系列国际有影响的教育专家的理论和思想,还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如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凯洛夫、布鲁姆、布鲁纳……注重对学生书法智力的开发和书写能力的培养,并且多用启发式鼓励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书法潜能得到最大提高和开发。

  教学相长,在体会到传授书法知识的最大愉悦的同时,刘涛也让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

  当然,在年轻时习练过楷体、隶体,甚或宋体、仿宋、长牟、扁牟和黑变体之后,他把主攻的方向放在楷体与行书上,而尤以欧体为主要目标。

  人们常说,喜欢是没理由的。在刘涛的书法审美里,喜欢有着十分充足的道理。

  精力内蕴、浑厚强劲、笔短意长、质朴浑雅、高格雅致、凝重锋利、气脉贯穿、疏密有度……

  这便是刘涛铭心所喜的理由和书理。

  这中间,他与恩师田英章不断联系不时请教,田英章先生也不吝赐教,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与他交流。带着敬畏崇拜仰慕探求的心情,他一次次走进临摹欧阳询的字帖里……那时候,他觉得自己走进了一片庄严和神圣里,走进草禾茂盛的山坡和林木丛郁的森林,一大片湛蓝的天和浩瀚的海在眼前展示,他在倾听,在交谈,在对话,在和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切磋和受教……

  多年的习研之后,刘涛先生的书法博涉多能、诸体兼善、尤长楷行、兼攻隶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展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机构和名人收藏,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与发表。现为中国楷书网山西研究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协会员、临汾市书协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对于刘涛的书法作品,书家早有评论——

  书法家侯天元曾说过——

  刘涛先生与书法结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尤其对书法审美的敏锐和坚韧执着之刻苦,是最早被田英章先生纳为入室弟子的临汾书家之一。

  刘涛先生善行善楷,尤对欧楷最为钟情。几十年来,读帖临帖不舍昼夜,用工不辍。其书法作品章法新颖善变,结构宽绰秀美,用笔沉稳精到,实乃临汾书法创作之中坚。

  书法家王建魁曾说——

  当今学“欧”而自成家者,京华田英章为其一也。田先生入室弟子刘涛笔耕不辍,勤于研学,认真揣摩,虽亦步亦趋,其作仍甚为可观。

  刘君书法以楷、行见长,章法疏朗,笔笔精到,字字珠玑……观者无不赞叹,然其不以为然:“余今仅得先生之皮毛也,当再潜心习之,他日方能得其意而忘其形也。”斯言我信也。

  我想,沉稳与新颖已形成刘涛先生之书风,沉稳是从传统中承袭而来的又与其性情相关联的运笔书写的多年历练沉淀,而新颖则是他不断超越突破自我现代审美与践行的多元诉求,在书韵墨涛中,他乘奔驭风,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