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到日本时,我即深为其便捷的交通所折服。日本由于国土狭窄,人口又非常稠密,故其交通建设呈立体交叉布局。我的居所位于车站附近,由阳台向外望去便可见高端是式样扁平的新干线往来穿梭,中间是尚未潜入地下的地铁走行,低层地面上则有电车(电力机车,相当于中国的火车而不是通常国内意义上的那种公共汽车。)不断驶过。当然,与铁路交叉并行,另外还有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供各类公交及私人汽车使用,真可谓上下纵横、四通八达,而电车车次之多、频率之繁就远超想像之外。日本主要干线电车从早上五点多开始到晚上十二点四十分左右的区间平均几分钟就是一趟。据说在早上上班高峰区间更是达到了二分钟一趟令人瞠目的程度!类似此种硬件上的建设,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和财力,假以时日,相信中国同样也是可以做到的。除此之外,并不能让我有深层的思索。而中日两国国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却恐怕是沟壑难填,也才是发人深省之所在,兹举实例如下以说明。
早晨,你在车站候车。站台上无论人多人少,都一律在黄线以外屏息静立。这时,电车进站,俟其停稳,排队等候的人便自动在车门两侧分成两列呈“八”字型而将中间部位空出来以便车上的人下车行走。而在国内,这时的情形则往往是不管人多人少都要一哄而上堵住车门,上了车还要大呼小叫地争抢坐位。日本人上了车,或者看书读报,或者闭目养神,不说不动;而到站下车,又步履匆匆,不停不站。大阪中心梅田地铁大厅,四面八方人潮涌动,却秩序井然。驻足其间,耳里充盈的是不住的“喀、喀、喀”的声音好像惯常在大礼堂里听到的观众敦促已表演结束的歌舞演员再来一个时的齐声鼓掌,孰不知那其实却是众人鞋底的共鸣。
当你清早出门散步或午后树下纳凉,林荫道上你慢悠悠地走,一总会有人向你笑眯眯地打招呼。我清早外出散步时常喜欢在路边的花卉苗圃前驻足观看,那时经常就会碰到牵狗出来散步的人,手里拿着小铲和白塑料袋以便随时随地处理包装爱犬的粪便,从我身旁经过就点头致意,有的有时还会停下脚步面带笑容地冲我嘀哩嘟噜地讲一通什么,我虽然听不懂,也冲对方笑笑借以作答。其实,日本人不论公私,其待人接物的温和都是自觉自愿而非外力强迫所致,或者说是不自觉的自觉——习惯使然吧。日本车站进出站都是机器自动检票,而检票口路障低矮仅及中等身材成人膝盖以上部位,抬腿轻松可过,实在形同虚设,甚至有时车站里根本就没有人。更有让人慨叹的是,如果你驾车远游又正好经过田野村庄,你就会发现路边可能会有座孤零零的简易棚,里面一张木桌上排放着摆成一小筐一小筐的新鲜蔬菜,筐下压着一个小纸牌儿,上面标明价格,而桌角则放着一只利用废旧纸壳儿箱裁就的破烂收银箱,上面歪歪斜斜地手写着一行字告诉你拿了菜后可以将钱放入其中。当然,小棚里外周围都是空无一人。随便你拿走多少筐菜而不放钱在破纸箱里面也决计不会被人发现、知晓。
再来看看在日本医院就诊时的情况吧。如果你在日本呆够一年以上或拥有一年以上的签证,那么你在日本医院无论是就诊还是住院治疗,就会享受与日本国民完全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而一律由国家负担医疗费用的百分之七十(而当个人每月承担医药费用总额超过规定的月额上限时,超过的费用则完全由国家百分之百负担,并自动银行转账至你的账户上,同时还将此情况通过信件形式通知你本人。而当你年龄超过七十岁时,国家负担部分比例则上升至百分之八十,同时政府还会主动颁发通行证给你,凭此你可以免费乘坐市公交车辆。日本的医院无论大小尽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你走进日本的医院不必东奔西跑,就算你是第一次来不明就里也不必惊慌,一定会有人主动前来向你询问情况,帮你填写表格并笑吟吟地指示给你行走路径。然后剩下来需要你做的就是坐在设置于各科室前的靠背椅上静候。你周围坐满了和你一样来就诊的患者,一律安静不动,完全没有那种大家四处慌张走动的嘈杂情形,只有脚穿软底胶鞋、白衣、白帽的护士步履轻盈地走过不出一丝响动或当推着载有病人的移动病床从你身旁经过时可以听到病床下面的胶轮儿发出“嚓”的细微声响均匀地穿行到走廊的那头销声匿迹了。而医院不同,略有差异,有的是通过广播通知,有的医院则是发给每人一部BP机,到时会自动震动短信通知你前往科室就诊。你可以按照指示进入指定房间就诊,其间除了护士医务人员以外室门紧闭无人进出其中。所有医生、护士都对你和蔼可亲。我曾在日本医院做过手术,手术不大,从进去到出来不到两小时,可手术有一个大夫两个护士全程陪侍,因为语言不通,手术当中还特意为我准备了纸板让我孩子在上面用中文写上一个“疼”字,旁边再画上○和×的符号,每隔一会儿就停下来依序指着符号向我了解有无痛楚,我则按事先的约定抬一根手指作复。医生、护士从始至终都眼含笑意对我点头以示安慰,所以尽管语言不通,我也能心境平和,由此减轻了许多痛苦。再有,我曾为配制老花镜在医院接受视力检测,医生为了让我身体舒服,没让我站起来,而是让我就那么原地坐着不动,医生自己却自降高度在我面前双膝跪地以与我的视线保持平行,然后为我一片一片地抽插镜片,整个过程长达10分钟之久,事后让我感动得落泪。直到今天,走笔 至此,我依然是心情不能平静。当时我就想,这样的事情,说给人听恐怕人都不会相信,其实连我自己有时想起来也还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日本人做事认真仔细,一板一眼,尽管在中国人眼里,那样做往往会被看做是刻板迂腐,但这种刻板迂腐其实也许正是我们所应当借鉴学习的地方,因为他代表了质量、效率和由此而来的信任。隔着一条马路与我的居所正相对的地方正动工修建一座十五层高的公寓楼房,而工人只有七八个人。其工作情形,整座大楼从破土到竣工,我在阳台上可以说是从头到尾看得一清二楚。每天一早,这七八个人准时到齐,只见其中一个小头目一样的人与大家相向而立,冲他们叽里咕噜地讲了一通什么后,大家就一起“哈依”一声各自忙自己的活儿去了。这七八个人显然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无论哪种场景互相之间都是默不做声地忙忙碌碌,地上也不见国内建筑工地上惯常见到的砖瓦灰石,周围一圈儿用布幔团团围定,以免有一星儿的灰渣从工地上外泄出来。工作期间也不见人休息、喝水、抽烟,除了机器运转声响以外无人声喧哗,只是路口处立定一人,头戴安全帽手持小红旗,每遇路人经过便一面将旗子顺道路方向横伸出去一面低头鞠躬说“对不起!请通过。”而到了中午休息时间时才见各人拿出各自带来的饭盒开始安安静静地吃饭,吃完略事休息就又开始忙活了。这就是他们一天的工作情形。眼见布幔一天天随着楼高见长,终于在大约一年后随着工程竣工而被摘除,立时,眼前一亮,一栋漂亮整洁的楼宇赫然现身。禁不住走近楼前仔细审视,但见楼房外壁棱线分明,门柱圆明,俯身下去,地面铺设的花砖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而砖与砖之间高低一致又严丝合缝,细看每道砖缝都好像是被用小刷子细细刷过一样润洁白净,让人有不忍心踩脚上去的感觉。这让我相信我孩子对我说过的他在验收他当年完工的住居时,发现日本人在沾有一根头发丝的墙壁和溅有一星儿针鼻儿大小漆点儿的地板上贴着纸条记号的话所说不虚。在日本建筑物没有所谓星级一说,但其建筑装潢上之细腻,就算国内的一些五星级酒店也难望其项背。
当然,日本也不是什么都好。比如,日本的小学校,就与中国的完全不同。学生课程很少,基本到下午四点便全体放学回家了。课时既短,而家庭作业又很少,学校基本上是以玩为主,顺便学习,倒是在国内被看成为副课的美术、音乐、手工、体育、饲养、社会观察等一大堆课程搞得轰轰烈烈,参加的学生也好像通通是在玩耍的感觉。我的小孙子就是这样成天玩耍,不思学习,曾经跟孩子他爸爸提起,他爸爸则说,在日本一旦就职就身不由己,在校期间是日本人一生中唯一的轻松时光,说来也怪可怜的,所以孩子要玩就让他玩吧!话尽管是这么说,可我总是看不惯,或者真如我孩子所说,如果能将中国和日本的两家教育放在一起进行调和,也许就会是最好的教育了。(张克兰)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