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南海的日记

2009-08-01 09: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看祖国和谐安宁,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怎能忘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军队的南征北战、血洒疆场、无私奉献夺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军队真伟大,军旗永飘扬!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向所有的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战斗在一线的指战员及官兵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特编辑这组稿件以飨读者。
每逢“八一”建军节,都勾起我对部队生活和战友们的怀念。1950年我在中央警卫师工兵营当战士参加了中南海的建设。任务有二:一是做好警卫工作;二是当好技术工人的小工。每天下工后晚上还要学习一个小时的文化。在文化学习时间我坚持天天写日记。片断地记录下了当时我们连队的生活情况,现在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故抄录3篇以作“八一”建军节之纪念。
7月2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第三次全连开进中南海参加建设的第5天,时逢盛暑,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风静树稳,骄阳似火,士兵和200多工人一起挖建楼的地基。上工如上战场,每人发一对土筐子,一条扁担和一个垫肩,往那约30度20多米的高坡上挑土。战士和工人不一样,干起活来总是打冲锋,一个比一个快捷、勇猛,往来如穿梭,可是不一会儿个个挥汗如雨,这里可真用上“汗流夹背”这个词了。更令人注目的是战士小个子龙云,他那短胖的两条腿跑起来拐悠拐悠的令人发笑,可就是他力气最大也最能干,是我们连队的甲等劳模。
天气一会儿比一会儿热,热得发闷,连一丝风都没有,我和大家一样,军装都被汗水湿透了,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头也晕了,目也眩了,话也不想多说了。此时此刻,怎不羡慕那凉爽的槐树荫下和那清凉的游泳池呀?士气不像开始那样高涨了。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宏亮的声音冲破了工地上的寂静:“同志们,工地就是战场,立功的机会到啦,看谁是英雄,谁是好汉!”大家一看,喊这话的人原来是老连长,他挑着满满的两筐土已冲到了前头。顿时,整个工地沸腾起来了。干,决不落后!战士们,唰唰唰甩掉上衣,挥去汗水,又大干起来,有的嘴里还哼起了小调:不怕汗水洗面,不怕骄阳灼烤,决心为建设中南海做出贡献!
8月1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全连放假一天。值勤排长发出通知:集合到营部操场开庆祝大会!战士们喜出望外,脱去工作服,穿上新军装,戴上“八一”帽,拿着统一制作的马扎,快速集合起来。编整队后,唱着雄壮的军歌出发了。当我们到达营部会场时,大会还没有开始,解散自由活动。就在这时,突然空中传来了嗡嗡的飞机声,大家不约而同地抬头一看,果然是飞机,一架两架……数架飞机排着整齐的四角队形从空中掠过。战士们欢呼雀跃,也不顾集合的口令了,大家议论开来,机枪手鲍恩山赞美地说:“飞机驾驶员真不简单,我们在平地上列队行走都走不那么整齐,看人家开飞机列队飞行飞得那么整齐,还不断地变换队形作表演,真了不起!”我心想:在1948年的今天,北平还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天上的飞机还是敌人的飞机,而今天的北平,不仅成了人民的首都,而且天上的飞机也成了人民的,真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啊!这个“八一”可真该好好庆祝庆祝。飞机飞过,我们的庆祝大会也开始了。首先由营教导员给我们讲了“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和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接着要求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永远保持战斗队的思想,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军事、文化水平,迎接新的任务……营长也作了简短的讲话,要求我们出色地完成中南海的建设任务,立新功、创新模。
大会开到中午12点,在热烈的口号声中散会。中午全连会餐,下午自由活动,有的上街游玩,有的在家写作,有的参加体育活动…… 过了一个活泼快乐的“八一”建军节。
8月1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们三排全体同志欢送苏贵、高万魁两位老战友复员还乡的座谈会就选择了中南海岸边的槐树荫下,这里既凉爽又雅静。可是座谈会开始良久没人发言,大家处于沉默之中,静悄悄的,只有树上的知了吱吱地叫着。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会时难,别亦难呀!难过的心情说什么呢?我们和这两位老同志是从东北战场打到华北战场上来的,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啊!难以离别的心情不言而喻。沉默之下,还是我开了个头。我说,同志们为了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争取三年经济基本好转”的伟大号召,把今天的难过化为力量吧,回乡的带领民兵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留队的积极参加首都建设,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光荣的。让我们在不同岗位上来个劳动大竞赛吧!我这几句话一下把座谈会激活了。大家的发言热烈起来……最后,互相握手,签字留言,在难舍难离的热烈气氛中送走了两位老战友。(张同廷)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