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旅那份情

2009-08-01 09: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尽管听了30年的军号,我依旧喜欢那刺破夜空的激昂和嘹亮;尽管看了30年的列队,我依旧欣赏那直线加方块的美妙诗行;尽管穿了30年的戎装,我依旧爱恋那独有的英姿飒爽!当年,从穿上绿色军装的那一刻起,我便在心底深处打下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烙印。可当我真正要脱掉军装,作别熟悉而火热的军营、作别朝夕与共的战友时,仍旧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难以割舍的是,相处数十载的浓浓战友谊,厚厚军旅情啊!回首漫漫军旅生涯路,许多事情记忆犹新:当兵之初,首长看我是个可塑之材,便点名要我担任业余新闻报道员,还送我去石家庄某部参加了为期两个半月的通讯报道培训班,对我进行重点培养。可刚开始写作那阵子,寄出的稿件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完璧归赵”,我极度迷惘与苦闷,首长们伸出温暖的手,送来有关书籍和剪报资料,扶我渡过了难关;那回实弹投掷,手榴弹不慎从手中滑落,掉在身后,咝咝地冒着青烟。我手足无措,木头人似的站在那里,班长郭玉宝一步跨到我的身后,迅疾抓起冒着青烟的手榴弹甩了出去,顺势把我推倒,压在我的身上。手榴弹在不远处爆炸了,掀起的尘土厚厚地盖在郭班长的身上;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夜,排长把香喷喷的鸡蛋面条,端给“开夜车”的我,并倾心深谈,鼓励我要笔耕不辍,实现梦想;为了培养我,十分爱惜人才的政治教导员郝虎,经常把关心与帮助的温暖传递给我,让我工作生活在一种温馨轻松、奋发向上的氛围里。1976年冬,身体衰弱的郝虎教导员,不辞辛苦地挤火车、乘汽车,11次奔赴石家庄某分部政治部,向首长反映我的情况,最终将我提为军官;暮色渐浓的傍晚,爱好新闻与文学的战友,同我一起坐在高耸的土堆上,边沐浴习习清风,边研讨写作方法;一次患病住院,战友们见我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自发地组成“心疗”小组,轮番陪护在我的病榻旁,同我聊天、拉家常、叙友谊。还把书籍、杂志、报纸拿到我的枕边,并购买了轻音乐磁带让我解闷催眠。停止输液的几天里,白天陪我到附近爬山、钓鱼;晚上陪我到医院文化活动中心唱歌、跳舞、打扑克,变着法儿让我调节身心。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我豁达起来,积极配合治疗,一个多月便恢复了健康;那年,我被任命为北京军区驻介休某部政委,分部政委秦鸿玉怕我初来乍到,一时难以驾驭局势,经常深入部队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教给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时实在下不来,就通过银线,把真诚的关爱和鼓励传递给我,使我常常感受到如高山溪流般纯洁、无私、绵延长久的人间真情;又要调任了,战友们纷纷前来为我送行。缓缓握别中,彼此脸上都挂着依依难舍的泪花。车启动了,大家随车而行,祝福的话语说了一遍又一遍。我几次让车停下,与刚赶来的战友握别。此刻,我心潮起伏,不能自持,只有任泪水潸潸滴落。我多么希望车能行得慢些、再慢些,让我再好好看一看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呵!2000年2月,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在战友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下,我很快适应了地方工作,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赢得了大家称赞。
是军旅生涯,塑造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性,锤炼了我锲而不舍的意志,激发了我奋力向上的热情。军旅生涯,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更是我转业后走向成功之路的阶梯!军旅的那份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论身在何处,我都会把它珍藏在心底,它将激励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沼泽地。随着岁月的流逝,晨昏的更迭,我更加深切感悟到,今生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会后悔!多么难忘军旅那份情啊!(王友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