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与我】在共和国的怀抱里

2009-08-26 07:3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每个家庭的变化都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和各自家庭的不同特点。我家的变化源于对教育的重视。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家人怀着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憧憬,祖父送16岁的三叔去一所高等小学读书。两年后,三叔成为他兄弟姐妹五人中唯一读过高等小学的人。父亲年轻时读书不多,通过自学提高不少,后从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子女学习。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考入县中学,读完初中读高中,“文化大革命”使我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所庆幸的是高考制度的恢复为我的弟弟妹妹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在那录取率偏低的情况下,一妹两弟先后考入山西大学和中央财大等高校。后来,小弟再文又读完博士、博士后,成为首都一所高校的教授、硕士生导师。妹妹未读研,却以其优异的教学工作成绩被评为教授,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亲身经历使我们对“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人生”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此,我一直自觉地关心子女的学习。我兄妹5人,共有7个子女,除1人中学在读,其余6人均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我的儿子已取得天津大学的硕士学位,妹妹玉萍的儿子正在北大攻读博士。
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同时也在打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真正做到了安居乐业。和祖父辈相比,我们的住房条件的确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共和国成立之初,家有8口人,土木结构房屋三间半,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父辈努力打拼,住房条件有所改善,时至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也只有8平方米。改革开放给全中国人民带来实惠,我和家人确确实实尝到各项惠民政策带给我们的好处。每个家庭的收入显著增多,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都具备了或建房或买房的条件。眼下,家人分别在曲沃、临汾、太原、北京四地工作,各自都有了新居,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二弟居住县城,建房较多,仅商业门面房人均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六十年沧桑巨变。我家的变化也不仅仅是这两方面,在共和国大家庭里,她只是一朵普通的小花,只是一片平凡的绿叶。一家三代人生活在共和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的思想理念也许有些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或许有些差异,但对共和国的热爱却是一样的深沉,对共和国的祝福是一样的美好。不论是谁,都愿把最美的语言、最动人的情感献给共和国的六十华诞,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永远年轻。(王再生)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祖国颂

下一篇: 一生的感恩 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