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1948年结的婚,婚后几个月我母亲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弟弟和5岁的妹妹,那时老伴才17岁,就挑起管理全家的重担。人常说老嫂顶母,一点不假,我老伴小小年纪就像母亲一样把弟妹管了起来,管他们生活起居、吃饭、穿衣,供他们上学读书,黑夜睡在一起,出门还得跟上,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弟妹成年后,家中很困难,国家也是困难时期,一切实行供应。老伴想办法、借钱、借布证、粮票,为弟弟娶了媳妇成了家,接着又为妹妹找婆家,并以娘家姑的身份为妹妹完了婚。弟妹都交代了,这时我们已经有了5个孩子,加上我父亲全家8口人,这8口人的生活全要她一人负责,那时农村也没有幼儿园,孩子没人看,经常不是锁在家里就是跟在地里。地里的活要干,全家人的饭要她做、衣服、鞋袜、被褥要她做,要她洗,喂猪养兔离不了她。就这她在百忙中还学会了纺棉花、织布,还有最困难的、最劳心的几件大事也是她全力完成的,像建新房、给老人过生日、病老送葬。5个孩子幼年时的管教、过生日、闹十二,长大后娶媳妇、嫁女都是她操办。过去学校运动多、开会多,假期常集训,我很少帮她的忙。想想当时那么多的活,那么多的事。我不知老伴是怎样完成的,是怎样熬过来的,所以现在一提起往事,老伴就有点心酸、想哭,真不容易呀!
老伴虽没文化,但很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在村里算是个红人,谁家有红白喜事都离不开她,她第一天下厨房,第二天坐账房,她懂得的规矩多,人们不懂得礼节杂事都向她请教,她在村里当过多次媒人,干过多次接生婆,很多人的生日、周年她都知道,生产队有什么大的活动都离不开她,她常代表队里参加打擂、比武,为生产队夺取红旗。大战钢铁、兴修水利、平田整地她都参加,而且常受到表扬,只因我父亲是富农成分,生产队没有重用她。
孝敬老人她在全大队是有名的,她对我父亲特别孝敬。父亲的衣服常洗常换,没 穿过补丁衣服,冬天每天都给生火烧暖炕,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吃喝上也很在心,尤其是每天早饭前,经常冲一碗蛋汤送到地头,先让父亲压压饥。人人都夸她孝顺,都夸我父亲有福气。父亲有病了她及时给请医治疗,并且变花样做好吃的,父亲有什么心愿她都尽量满足。父亲去世时正是文革时期革委会不让热闹,第三天早上就静静地埋葬了,对这件事老伴总是耿耿于怀,认为父亲辛劳了一生,死得太冷清了,太窝囊了,常常念叨着要给父亲立一块碑,再尽尽孝心。我们这当儿女的都没想过这事,在她再三的要求下,我才下决心完成了这一夙愿,了结了她的心病。
老伴是个善良贤惠的农村妇女,她一直对我特别关心、特别爱护。我从小身体不好,1955年是特困难的一年,家中没钱、没粮,我在学校供应粮也不够吃,她在家养了几只鸡,每礼拜还要给我拿十几个鸡蛋,但她却舍不得吃一个。1960年前后又是灾荒年,人们没吃的,吃棉花花、玉茭杆、野菜,但她在家省下粮食,每礼拜还给我带几个馍馍。平时她样样事情都让着我,吃的、穿的、用的样样我优先,她只吃苦不享受。现在老伴进城了该享福了,但有病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腿疼各种病都来了。好吃的、香的、甜的、咸的都不能吃,粗粮也不让吃。所以老伴说她命不好,说过去想吃咱没有,现在有了却不能吃了。就这她还是坐不住,近80岁的人了,天天上街买米、买菜、蒸馍、做饭不停地干。大家劝她别干了,她说干惯了坐不住,干一干还锻炼身体。老伴和的面,我年轻的儿媳都揉不动,用擀面杖很难擀开,说明老伴还有老功夫。老伴非常节约,拿上钱舍不得花,上街买菜买东西都买降价的买便宜的,家里水、电、煤气老嫌别人用得多,说不知道节约。平时做的饭不够了她先让给别人,有了剩菜剩饭都是她吃,别人劝她别吃了,她说:“不坏,倒了可惜。”就这脾气,没办法。
老伴这一生,最突出的是办了10宗大事:发落了一个老人,建了一次新房,养育了5个儿女,办了7宗婚事。这10宗大事说起来一句话,要完成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得跑多少腿,求多少人,克服多少困难,受多少熬煎。一个农村妇女不会骑车,没有文化,家中困难没有钱,要办成这些大事谈何容易。但她都完成了,所以我说老伴是我家的顶梁柱,是我家的功臣,是个女强人,是女中豪杰。老伴,辛苦了!(李文辉)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人生的风景
下一篇: 【共和国与我】我家的生活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