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时,提笔书怀忆父亲!
———题记
听母亲讲,父亲打6岁起就在富人家的煤窑里挖煤,受尽欺辱。16岁那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南下的部队挺进了大别山。他是在边行军,边打仗中,在识字本上认识了不多的字。苦水里泡大的父亲,明白不识字就会受人压迫的道理,就更加勤奋地看书,学字。
我知道父亲爱读书,是从被父亲背进学校的那一天开始的。那时父亲已转业到地方,在一个铁矿任政工科长,我们家还在农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次回家都提着沉甸甸的书包,我明白里面全是放的书。因为在这些书里,少不了有我看的小画书,有了这些小画书,父亲不管多累总是把我抱在怀里,拿出小画书给我讲书中的英雄故事,使我初步明白了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等我上了初中,父亲已调到地区的一家医院。我有了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之后,便开始关注父亲的书。父亲的书可谓品种齐全。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包罗百科。我知道父亲就是靠这些书学会了许多技能。比如:父亲会修晶体管收音机;父亲会拉一手顶呱呱的二胡;父亲还会木工。特别让我感动的是父亲五十多岁的时候,对中国传统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来了《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许多中医古书,认真研读。本来文化不高的父亲,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给了同行们一个惊奇!在一次中医学术研讨会上,父亲作的学术报告深受赞扬,都说父亲具有教授级的水平。
我高中毕业那年,父亲也办了离休手续。此时的父亲研究起中国历史,书桌上时常放着《东周列国志》,《三国志》,《隋唐演义》等书籍。他说:“中国的历史是个无尽的宝库,学习了历史就把握了明天。”谁知第二年,父亲就得了肝癌。尽管家人瞒着他,可是父亲却心明如镜。在北京看病期间,他买了《郭林新气功》和《癌症不等于死亡》等书,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直到临终前半个小时,他还在看着那两本书。
如今的家里,还摆着父亲生前买来的书。受父亲熏陶,我也爱上了书,尤其爱看文学书,并不断有拙作见报,还有几篇获了奖。
父亲没有和我留下金山银山,却给我留下了受益一生的精神书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我充实!我快乐!(郭领军)
来源:临汾新闻网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