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滁州西涧》

2010-07-02 10:4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韦应物大约在兴元元年784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写下此诗。滁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滁县,位于淮河之南,长江之北,是一座山城。西涧就在滁州西门外,俗名上马河。这条河到北宋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守滁州时已经“无所谓西涧者”,淤塞无水了。诗以“独怜”二字领起,诗人把自己置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这“独怜”二字实为赏析本诗的关键。“怜”是爱惜之意,诗人置身西涧上,他喜爱这里的什么东西呢?首先是他脚下涧边的幽草。草用幽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而且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僻氛围。其次是他头顶上林木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啼鸣。涧边之上是层层峰峦、树高林密,黄鹂就在深处,那婉转悦耳的歌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如果说“幽草”给诗人以静的感受,那鸟鸣就带来了动的乐趣。这里用笔简练,意境清幽,还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歌中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生机盎然。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非但丝毫无损于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相反倍显其静。
诗人罢任闲居西涧,他不仅留恋西涧风和日丽的景色,也欣赏西涧日暮雨急的情致,诗的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就写的是另外一种情境: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上下两句合起来,组成一幅动静相映、野趣横生的画图。
此时的西涧恐怕就会给人以空旷寂寞的感觉,这种感觉与诗人因家贫流连西涧从中领略西涧的另一种美,但这些物象进入诗人的意识所形成的形象毕竟同幽草、深树、黄鹂不同。“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意象苍茫,情旨高远,千百年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宋寇准《春日登楼怀归》中“野外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联,似即脱胎于这两句诗。这首诗构思、练字都十分精巧。先拿一二句来说。本来是写客观之景,可一个“幽”字、一个“深”字,暗暗地融入了诗人的感受,配以“生”字和“鸣”字,就把景物写活了。第三句在“春潮”与“雨”之间用一“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来的,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地连在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一句写渡江,用“无人”说明“野”,显出一片荒凉之意,而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无舟,一个“自”字描绘出在潮、雨中任其横浮的情景。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宋严宁)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临汾赋

下一篇: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