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11-05-13 09:4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冬天,回乡下看望母亲,许是路上受了风寒,再加上颠簸,夜里我又是呕吐又是发烧,母亲听见响动,披衣来到我的床前,摸着我的额头,不无疼爱地说:“乖,这是咋了?我去叫大夫!”听见母亲轻柔的一句“乖”,唤起了我心中久违的亲情,眼泪夺眶而出。母亲仍把我看作是绕膝的顽童,翅膀下的“鸡娃”庇护着我、呵护着我,一时间,悠悠往事,历历在目……
我自小求学离开母亲,参加工作以来,也总是借口工作忙,而很少回家,即便回去也是匆匆返回。看望母亲已流于形式,可每次回家,母亲总是问长问短,给我打荷包鸡蛋,说家里的鸡蛋香,有营养。我吃着鸡蛋,说真香,却没有顾及母亲已头发花白,已是七十出头了,她腰背已驼,更需要营养。返城时,母亲总是把绿豆、小米等塞满了我行李包。母亲说:“小米、绿豆是新鲜的,熬粥喝去火。”母亲担心我爬坡累着,坚持要帮我把自行车推上那又长又陡的山坡(我家离城虽不太远,路不顺,没有直通车,每次回去,都是骑车子)。爬上坡,我已累得腰酸腿软,而母亲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母亲抺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骑上车子走吧,路上小心点。”母亲站在高岗上,看着我骑上车渐渐地远去。在回到城里的好长一段日子,我的眼前总晃动着站在高岗上的母亲以及在风中扬起的白发……
母亲识字不多,却很尊重知识。在挣工分年代,无论母亲多忙,只要看见我们在看书,她就不打扰我们,这也使我逃过许多家务劳动,我找本故事书,光明正大地坐在母亲眼皮底下来读,母亲的视线越过我的头顶寻找姐姐。姐姐一边干活一边朝我直瞪眼,我却得意洋洋。
母亲心灵手巧,在村里闻名。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全是母亲裁剪,又一针一线缝出来,穿在身上,邻里见了,纷纷夸赞母亲的好手工。她做出来的鞋子有模有样,不夹脚不磨脚。
可是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灵秀,我对针线活笨拙得很。自女儿出生后,女儿的棉衣都是母亲缝制。冬天过后,我把女儿的脏棉衣用包袱包了送回去,母亲拆洗缝好后我再取来。那一年,头一天还穿着毛衣,可夜里天气骤变,秋风秋雨,温度一下子降了下来,冻得人瑟瑟缩缩。糟糕的是女儿的棉衣我还未来得及回去取。唉,都怪我,我上次回老家母亲就说让我带着,我看天气还暖和,带的行李又多,就没听劝。无奈,我只好上街为女儿买了一套丝棉夹衣,套在毛衣外面。中午,我搂着女儿午睡,“砰砰砰”的敲门声惊醒了我,我开门一看,啊,是母亲!我急忙把母亲让进屋里,母亲说:“变天了,怕小妮子冻着,就把棉衣送来了。”我看母亲走路一拐一拐的,母亲说,昨夜下雨,坡上滑,不小心摔了一跤,不碍事。
母亲说得轻轻松松的,我却憋着满眼泪水,想到那陡坡,在晴天,也需要三四十分钟才能爬上来,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滑地爬上来的?我转身擦泪的时候,母亲已抱起女儿逗笑起来……
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什么时候肯歇息一下呢?而我给予母亲的实在太少了。真不知道怎么样回报母亲。我想,无论如何我要回家看望母亲,哪怕只给母亲做一顿饭,陪她拉一天家常话也好呀!(尚崇霞)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难忘那酸窝窝

下一篇: 五月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