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背影

2011-05-21 09:5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母亲年轻时就同父亲一起背井离乡逃难来到山西。那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举目无亲,寄人篱下。每日父亲起早贪黑不是外出打工,就是挑着担子接柿子、担白菜、盛糖果,走街串巷叫卖。就连雨天在家,不是批麻拧绳做笤帚,就是扎鞋纳底。母亲则身不离机,夜以继日帮人纺棉织布,常常夜深人静方休。家中一年四季生火做饭,全靠他们拾柴撸草。母亲在家既喂猪又喂鸡,忙里忙外。但逢过年过节从来不宰杀一只猪鸡全家享用。就是鸡蛋也不吃一个,都是攒足了,拿到集市上去卖。平日里他们是缺衣少穿,糠菜充饥,但对我们即便是粗衣稀饭,也要吃饱穿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他们勤劳持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四个儿女拉扯长大。至今,难忘母亲夜半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裳;难忘母亲患病卧床,无钱买药不屈宁抗;难忘母亲缝书包送我上学堂;更难忘母亲供我上大学,筹借学费四处奔忙……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去世。母亲则赶上了好时光。晚年,她帮我们带孩子,之后又陪伴孩子进了城。能脱身了,她享起了清福。母亲年过九旬,幸福安康。全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光阴荏苒。如今,母亲已过世。我转换成母亲的角色带孙子。又如同她当年一样,陪伴孙子离开家乡来到省城。当孙子像小燕子般能展翅飞出燕窝时,我感到了轻松和自由。一人在家时,我总爱站在窗前眺望沉思。不知何时,我的思绪像放飞的风筝飞向了远方。这座城市曾是我年轻时求学的地方。在这里我靠母亲用心血换来的钱和国家的助学金,走完了我人生求学路上最后一站。就是在这所培养党政干部的学府里,我平生第一次“认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第一次触摸了党的光辉历史的脉搏,也是第一次感悟到是共产党拯救了我和我的母亲。母亲是我一生中最亲的人,党比母亲更亲更伟大,是党的阳光雨露抚育我成长,是她带领我们走出校门,深入“四清”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经受锻炼;是她送我们去军垦农场,在泥巴中翻打,磨炼意志;是她安排我们到雁门关外山区工作,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又是她选拔我们进入县级领导班子,给重任、压担子、寄希望,志在一方,为民致富……时至今日,仍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山区公社的窑洞里,我奋笔疾书写下入党申请书。在县委礼堂,我们站在党旗下,高举拳头,庄严宣誓:“忠诚党的事业,永不叛党。”激动的热泪盈眶。在革命老区,我带领干部、顶风冒雪,翻山越岭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爸,你站在那里想什么?”孩子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我如梦初醒。回过身来凝望着她,没有开口。回首走过的路,所吃得苦,所受的累,觉得都是值得的、应该的。与母亲比那是微不足道的。在子女面前又有什么好说的呢?这时,我忽然发觉,面对孩子与当年母亲面对我时的情景看,竟如此惊人地相似,如出一辙。猛然间,我顿首醒悟,明白了当年母亲站立窗前不言不语的真谛。她的泪水中既有伤心的泪,也有幸福的泪。在我看来,母亲的背影就是凝聚她沧桑一生的缩影,那身影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

高鹏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黄昏之美

下一篇: 心心相印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