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中秋

2011-09-16 10:1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们回到家里,婆婆在厅里忙着收拾刚蒸好的兔子馍。见我们进门婆婆就说:“雨下的这么大你们还回来,想吃啥,我给你们做。”我说:“妈,我们吃过了,你不用忙了。”看到公公婆婆身体都很健康,提着的心放下了。
中秋节的早上,下累了的雨终于停了。我去了三叔家,进门是一辆穿着迷彩车衣的轿车在那里停放着,车后高大的枣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枣儿,旁边有绿油油的辣椒和脆生生的白菜,小院显得很有生机。我边走边叫:“三妈,我来了。”哦,三妈正忙着接在太原的姑姑打来的电话呢。转过身来的三妈,脸色红润,声音洪亮,哪儿像是快80岁的人呢,说话间堂弟和三叔也从外面回来了,三妈说:“快给娃拿个月饼。”堂弟端过来一个红色的大铁盒,三妈说:“要给你爸妈带上,听他们说,这月饼是台湾的,你看,这一盒有三排九块,三种味道,一样拿一块,还有这几块是双合成的和广式的,你嫂子说这月饼也好吃,尝尝味道。”月饼还没有装完,三妈喊着堂弟:“玉儿,快去拿,还有今年的新绿豆哩。”
随后,我到了邻居双喜家。屋檐下的走廊上,用竹帘子晾晒着一个个张开嘴吐着白絮的棉花疙瘩,旁边是一些饱满的黑色绿豆角,客厅里是一些雪白的棉花。餐桌上鲜嫩的烤鸭,冒着热气的包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双喜的妻子贵枝说:“今年的雨水大,种啥收啥。绿豆成的挺好,棉花也不错。”我说:“种棉花管理复杂,一定很辛苦吧。”贵枝说:“现在好了,种的时候铺上膜,点过苗把底叶一打,长到快成形的时候打上缩节氨,也不用打芽子,有虫了打上一两回药就行了。现在种棉花可比以前省事多了,自己种上点,孩子结婚铺的盖的都有了。”我说:“孩子现在咋样?”贵枝说:“去年电校毕业后,被一家焦化厂录用了,现在挣上了工资,双喜在邻村打零工,我就种了一些玉米、绿豆、棉花和芦笋,剩下的时间还能去附近的砖场干半天活儿。前几天,还交了养老保险,到60岁就能领钱了,现在咱们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领上了。”
是啊,现在的农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党的好政策了,种地有补贴、看病有合作医疗、孩子上到中学都免费,现在又有了养老保险,村村通了水泥路,有了文化广场,晚上在宽敞明亮的广场上,和着悠扬的乐曲,轻歌曼舞,过上了悠闲的生活。年过七旬的李老伯说:“这样的日子,要是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咱们如今赶上了好时候,就要好好地生活,锻炼好身体争取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让他们好好做事。”
转了一圈回来,婆婆早和好了饺子面,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包饺子、拉家常,这大概就是家的含意吧。热腾腾的饺子刚端上桌,电话响了,是在外上学的孩子打来的,公公婆婆听到孙儿的声音,高兴地合不拢嘴。能与父母一起过中秋,看到他们身体健康衣食无忧的生活,心里比吃上蜜汁做的月饼还要甜;看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相信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勤劳纯朴的农民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郑丽萍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红枣里的母爱

下一篇: 那一方小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