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之声——韶山行记

2012-01-14 08:00:00 来源:

 2011年12月18日,我们接到来自北京《共产党人》丛书编辑部电话,邀请我们在2011年12月26日前往韶山参加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纪念大会。
2011年12月24日凌晨3时许,从临汾乘火车经过22个小时于次日即12月25日凌晨1时到达长沙。当天也就是12月25日上午,主办方安排我们乘车前往韶山。下车后,我们直奔毛泽东故居。我们缓步走进故居堂屋,参观了毛泽东父母卧室,毛泽东卧室,参观了厨房、粮仓、草房等。走过毛主席故居前的清水池塘,来到距故居不远的毛泽东曾经上过私塾的“南岸”;爬上故居对面的韶峰,参观了毛泽东父母墓地。
乘车前往毛泽东曾两次工作和住过的滴水洞和滴水洞近旁毛泽东曾游泳的韶山水库。前往毛泽东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墓地……毛泽东诞生118周年纪念大会在韶山毛泽东纪念广场毛泽东铜像前举行,纪念活动从25日开始。毛泽东铜像前摆满各个单位和个人敬献的花篮。络绎不绝的人群一队一队涌向毛泽东铜像前肃立、鞠躬。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青年学生、解放军战士、国际友人、港澳同胞等。队伍里还有一队来自北京某厂矿的老工人,擎着红旗、彩旗……密集的鞭炮声时时在空中炸响,炸碎的烟花落在指定的爆放烟花区内,像似一座座山丘……虔诚的人们用不同形式表达对领袖的思念之情。
在距毛泽东纪念广场不远的韶山毛家饭店,同样举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万人同吃长寿面。
12月26日上午,我们来到毛泽东纪念广场南的韶山毛家饭店,毛家饭店门口一个临时版面上写着:“毛主席逝世后,为纪念一代伟人,村民在主席寿辰这一天,自发地聚在一起,杀猪宰羊,架锅烧水煮一碗长寿面,寄托对主席绵绵的思念,也默默祈祷国泰民安,到如今逐渐变成当地的一种民间风俗。每年12月26日,韶山村村民都会用吃福寿面的方式给毛主席过生日,同时每一位12月26日来到韶山的旅客,都能在韶山免费吃上热气腾腾的‘福寿面’。”走进韶山毛家饭店大厅,服务员安排我们坐进饭厅圆桌上,先端上一盘包着豆馅的长寿面桃,接着上四个小菜:花生米、青红辣椒、火焙鱼、榨菜。盛在盆里热气腾腾的长寿面端上来了,大家用木勺舀着,用筷子挑着盛在自家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品尝着。同桌的一位当地青年女子告诉我们,桌上的火焙鱼是主席最爱吃的,也是韶山特产……席间,81岁的老妈妈汤瑞仁当场唱起怀念毛主席的歌曲和韶山民歌……汤瑞仁,韶山毛家饭店的创始人。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韶山毛家饭店经理。1959年6月25日,离别家乡32年的毛泽东回到家乡韶山,正当毛泽东与乡亲们无拘无束的交谈时,随时的妇女摄影师侯泥迅速按下了快门,留下了那张举世闻名的《领袖与群众》的照片,当时只有29岁抱着孩子站在毛主席身旁的汤瑞仁也被摄进了照片。《领袖与群众》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纪引起轰动,汤瑞仁也由此出了名……随着改革的春风,汤瑞仁创办了毛家饭店,先后在国内开办200多家加盟连锁店……汤瑞仁和所有韶人一样,对毛主席除了有对伟人的崇敬外,还有一种天然感情。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毛家饭店贴出一张告示:为了恭贺毛主席的百岁生日,在主席生日的这天早晨,毛家饭店将隆重推出“长寿面”,全体乡亲和游客均可免费享用,吃了长寿面,大家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1993年12月26日,乡亲们和众多的游客纷纷涌向“毛家饭店”,一时间座无虚席,吃了一桌又开一桌,随到随吃,“长寿面”宴从早上吃到中午,年年如此,现今已是18个年头……我们邀请和汤瑞仁一起合影,她愉快地答应了,并让服务员拿来《仁德生辉——汤瑞仁人生风雨历程》一书赠送我们……欢快的歌声,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韶山全天沉浸在节日气氛里……夜晚来临了,随着游客的散去,韶山的夜晚趋于平静。
韶山夜空光芒四射的霓虹灯让偌大的韶山变得更加亮堂、更加亮丽……象征着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精神将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伟大的毛泽东精神永远指引我们朝着胜利方向不断前进。
次日,我们坐上大巴返回长沙路上,我们曾参观瞻仰过少年毛泽东上过私塾的地方——“南岸”在我们脑海反复闪现,尤其是“南岸”结束语后半部门一段文字:“……毛泽东是中国大地土生土长的伟大人物,他的睿智,他的勤奋,他的知识和才华,他的品德和业绩,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不仅会一代又一代感佩和崇敬,而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无疑,这是我们此次韶山之行的收获,同样也是我们的心底之声。(窦正森 陈正斌)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吊兰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 龙年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