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仪中国“梨香”隰县的梨花节很久了,今春才付诸行动。一走进隰县,如画美景就目不暇接了。平视,树树披银挂玉,柔情似水。俯瞰,片片拥冰戴雪,含情脉脉。近观,蓬蓬松松,颇具长白山雾凇的气势。远眺,起起伏伏,大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趣。欠身陡崖的孤树,俨然一副黄山迎客松的模样,虔敬地伸出缀满素花的枝条指路导游。一些分散在田埂岔道上的零星散树,恪守着卫士和路标的职责。列队恭候在山峁路旁的群树,虬干雪衣银发冰须,举袂夹道恭迎。待到进入梨园时,大小梨树都站成方阵向来宾致注目礼,营造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氛围。走进这里,大有“柔肤凝脂暖欲滴,香髓入面春无痕”的感觉。
东方欲晓,梨花不经意间吸收了朝霞的暖色,变得温润通透。夕阳西下,梨花又把那点热色物归原主,恢复了冰清玉洁的女儿身,与月色相映成趣,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美妙世界。梨花是小家碧玉,柔柔的花瓣,碎碎的花蕊,外表娇态可掬,似乎弱不禁风。但它短短的生命历程却柔中寓刚,极具战斗力。无论春寒料峭,雨雪霏霏,还是极端天气,风沙侵扰,它都不惊不惧,有备有防,不仅能泰然处之、从容面对,而且孜孜不倦地孕育药食两用的梨果。直到圆满完成历史使命,零落成泥碾作尘,都是一如既往地默默奉献,毫不张扬。当人们尽情品尝甜美梨滋味的时候,几经回味,才彻底悟到梨花无欲则刚的高尚品格。
隰县不愧为梨乡。我上世纪60年代到这里工作时,这里的梨早就闻名遐迩了。秋天在县城各条街道都有卖梨的,只花二分钱就可买一斤黄澄澄的大金梨。在农村,几亩、几十亩的梨园子村村都有,多数农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有多少不等的梨树。百年以上的老树随处可见。遗憾的是,那时品种单一,而且老化,发展也比较缓慢。
那些年,黄蒿瑟瑟,白草萋萋,伴着悠悠岁月。凄风苦雨,黄风浊流,威胁着千沟万壑。满目秃山瘦水蔫溜溜一副贫困相。一旦狂风暴雨来临,洪水发怒,沟壑被宰割,大量黄土便跟上洪水“离家出走”另找“乐土”去了。水土流失越严重,环境欠账越多。英雄的隰县人民不断在治山治水方面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沉重代价……然而,因为受时代的局限,指导思想、工作方法“不对症”,加上财力匮乏、技术落后等方面的掣肘,环境欠账久久难以偿还,农林发展受到严重羁绊。
尽管百里山川年年面貌依旧,但万树梨花却岁岁开放如初。当年这些老梨树分散在全县各地,如威武的士兵或守卫着柴门土窑中的农民,或在塬面荒坡上与风沙暴雨泥石流抗衡,保证春天如期开花,秋季捧出累累硕果。现在看到冰姿玉骨的梨花,我才悟出它们是怎样用顽强的求生欲望和执著的繁衍精神从重重封锁中艰难突围出来的。
改革开放砸碎了禁锢生产力的牢笼,也打开了隰县人民的思路。他们放开视野,调整思维方式,从根本和源头上治山治水。那些年,全县总动员治理小流域,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梨树家族的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胡耀邦同志视察隰县时,建议“一任书记绿化一座山”,更加速了绿化步伐,很快山川变绿了,植被变好了,水土流失逐年减少,给三北防护林涂了浓重的一笔绿色。现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农田治理率达到90%以上。
隰县的梨树在这种形势下理所当然地唱了林业发展的重头戏。从县级领导到普通农民,都在继承发扬传统,学习先进技术,改良金梨、铁梨等老品种,引进和培育酥梨、晋蜜梨、玉露香等新品种……一场改革梨树的攻坚持久战一直坚持不懈地打了三十年。在这场旷日长久的战斗中,涌现出王登华、樊印堂、李元生、张天生、阎云海等梨果专家和领军人物。他们带领广大梨农彻底改变了梨果旧面貌,使五湖四海熟识了“梨乡”这张靓丽的名片。几十年来,梨果产业年年出现新面貌,梨果品质岁岁都上新台阶。如今玉露香已经荣获北京奥运会推介果品评选一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山西首届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最佳农业高科技产品奖等殊荣,并带着这些殊荣跨出国门,名扬海外,为中华民族增了光。
每一届梨花节,演的都是广义的《花为媒》。即以梨花为媒介,广交四海友,巧取五洲“经”,沟通八方客商,促进经济文化大发展。
人们在看花的时候,能解读梨花蕴含的文明密码,学习它那种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吃梨的时候,常会联想到与梨有关的典故。我随便问一个小学生,你能给我讲个梨的故事吗?他就不假思索地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传承尊长孝老精神的一斑。在农村文化活动中,不少人都知道唐玄宗培养梨园弟子的典故。每年梨花节都少不了在梨园中表演节目的内容。近年来,由梨花衍生出来的生态村、文化村异军突起,展现着当代生态环保理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由此我看到了梨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目前,全县梨果种植总面积已达3.5万亩,产值4亿多元,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最能体现梨文化的是位于路家峪的梨博园。这里展示了国内外上百种新品种梨树,本地数百岁的老梨树青春焕发,刚研制的年轻品种正茁壮成长。如果秋季进园来,就有品尝世界各地好梨的口福。在这里,各地成功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同的储藏加工方法,以及梨果深加工的食品药品都保存在园中。这里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动物园,数十种珍禽异兽,时刻都在表演它们的绝技,为梨博园增色不少。
梨博园,是隰县梨产业和梨文化的缩影。也是迄今为止全国独一无二的一部立体的梨文化百科全书。面对繁花似锦、朝气蓬勃的梨乡,对照我四十多年前记忆,我又一次深深感悟到“坚持”二字的分量。 王双定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