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分配到了日喀则地区的部队,女军官们分到了日喀则的野战医院,由于交通不便,还得在拉萨等几天,我们听说拉萨还有几个好去处。
来到拉萨的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实际是历世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也是他们休闲养身的地方。罗布林卡是藏式园林建筑的代表。它的园林建筑有其独特之处,高处筑台,低处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为胜。罗布林卡内树木茂密,绿树丛中有一个不算大的湖面,湖心有宫,湖边有亭,林卡具藏式风格的金色建筑隐约其间,幽曲动人。清新的空气,安谧的环境,具有一种高原园林特有的朴实和自然的情趣。
罗布林卡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具有藏族风格的皇家园林,气势辉煌。最值得一看的是园内有100余种珍贵植物,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的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北麓的奇花异草,在这里足不出园就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大部分的植物,堪称高原植物园。
我们的精神头可足了,还去了拉萨的哲蚌寺和色拉寺。那时根本没有公交车,更没有出租车,全靠两条腿的辛苦。
听说哲蚌寺在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诱惑着我们决定前往。拉萨往西北方向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哲蚌寺,往回返又是一个多小时。那一次可把我们几个人走得筋疲力尽,叫苦不迭,其实我早就累的不行了,幸亏有女军官们同行,在她们面前硬撑着,要不然我肯定坚持不下来。西藏高原步行一个小时,比起内地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不知辛苦多少倍。
哲蚌寺在我们眼里同样神秘,记得当时由于我们走的太累,只是走马观花的大致看了一番。哲蚌寺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重要寺庙,它的确是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
哲蚌寺最大特点是宏大的集会大堂和小巧的僧舍群落构成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藏传佛教后期宏伟的建筑特色。不难看出这是寺庙规模不断发展与佛事活动需要的结果,也体现了西藏后期的繁荣昌盛。它与布达拉宫相比是另一种奇迹。
那时的心情,既然来到了高原,就真正地去感知她的一切神奇,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我们几个经过表决还是要去色拉寺。它位于拉萨北郊的褐色群山之下,它与西藏军区总医院相邻,依山坡而建。那个时候拉萨没有导游,但寺内穿着红色袈裟的喇嘛们非常的友善,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介绍,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色拉寺名的来历颇有诗情画意般的传说:一种传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在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 “色拉寺”,意为“冰雹寺”;另一种传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只因年少,我们几个当时因为寺名的说法争得面红耳赤,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确切更真实,现在无法考证,留有悬念,只能二者兼有。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每年节日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以求得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我们虽然不信佛,但听了有这么多人的“聚会”和宏大场面介绍,也显得非常的虔诚和感动。走进寺内,我们被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所震撼,据统计色拉寺有上万个西藏本土制作的金铜佛像,还有许多从印度带来的黄铜佛像。这些佛像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宝藏,也体现了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是宗教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那通透纯净的蓝天,还是那圣洁飘渺的白云;无论是那松柏枝燃起的青烟,还是那光芒闪耀的金顶;无论是在人潮人海的寺院门前,还是在那布满朝拜人群的广场上……我看到的都是无与伦比的另一种美丽和纯真的虔诚。
与拉萨就要再见了,心中的圣城。我们下一个将要去的地方,就是藏族歌星韩红演唱《家乡》中的所在地“日喀则”。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