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说

2014-06-07 09:17: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家有书籍数柜,列于陋室一壁,视为瑰宝家珍,得暇仅有读书之嗜:古籍细琢,读出不少新意;新书慢嚼,滤得些许况味。爱读书,至今不知“长城”咋垒;好码字,偶玩“檁条”躁得对家涨筋。由是知难而退,展卷忘却倦困。

友人不禁诧异而诘:你退也退了,书也出了,手不释卷的还想弄个诺贝尔?我愧疚恍然,一时语塞。

众人大笑我亦笑。读书究竟为了啥?窃以为,读书明理,著书传理,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读书、写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就犹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三镜之论,言之谆谆,蕴含哲理,成为后世后人规范行为之圭集。以此观之,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读书写书者可知驽骏矣。

古往今来,如若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少读书,定无文章。古人读书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是: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检验与认可。请看看吧,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溯其源头,他们是读书、写书者的光辉楷模。想想马克思书房地毯上的“小路”,毛泽东卧榻上堆积的“小山”;吟吟得仙辞圣们那脍炙人口的锦章佳句,这些思想先行者跋涉书山、搏击辞海的身影恍如昨日。

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甚或《苦菜花》或者《白鹿原》,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读书好。读书写书、理论实践,努力珠联璧合,岂不锦上添花?果若如此,真乃读书人之无上荣耀也。

读书人人人都需争取这份荣耀,读书人人人都在争取这份荣耀,因为,这是每位读书人精神层面的“诺贝尔”。读书为了明理,著书为了传理,重申一孔之见,绝非赘语闲言。真正的读书人是没有、也不受功利驱使的。功名利禄,四大皆空;成败一片叶,沉浮一阵风;古籍佛经上传递的类似偈语箴言,读书人肯定深谙个中三味,若为功利而读肯定读不出个样子,即使有个“样子”,也是昙花一现。

上述文字,权作读书一得,用于律己,亦作友人诘问之复。甲午端阳天灼热,心比天还热,我给自己贴上一贴清凉剂,抑燥安神以利读书。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乎?也算一说罢。

作者:李关良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母亲节的梦

下一篇: 大山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