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一孔窑的图书馆

摄影作品 时间:2013-05-18 09:36:34 
  支持键翻阅图片
1/12

      他很贫穷,只有五孔窑。他很富有,藏有万卷书。走进林壑幽深、白云环绕的古县张才村,步入农民张玉贵家的小院,一孔土窑洞的门上挂着“金玉书庄”的牌子格外醒目。窑洞内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文学、科技、法律、医学等各类书籍。前来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在这里,有的村民兴头一来,聚在一起唠起了《三国》、《水浒》;还有的捧着书本,三五成群交流起种植、养殖的事儿。
      “金玉书庄”的主人叫张玉贵,是新中国的同龄人。1965年岳阳中学七班毕业回村务农至今。回村后,他曾当过几年乡村教师,因当地文化知识的匮乏,他成了这里首屈一指的“秀才”,村民都叫他“土记者”、“书呆子”。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少不了请他帮忙,每次他也乐意前往,编对联、写礼单,在婚丧嫁娶中融入浓浓的民俗文化。
      几十年来,他心里藏着一份特别的文化情结:上学时用的字典、教科书,都整整齐齐存放在箱子里,闲时总要拿出来,拂去上面的灰尘,翻看一番;阳光明媚的日子,还要拿到院里晒晒霉味;无论走到哪里,他对书都有一种近乎虔诚的情感,看到人家桌上放本书,总是捧起来读个没完,爱不释手。2004年3月,他创办了自己的书屋。说起筹办书屋那阵儿,也是五味杂陈,“当时,看热闹的、说风凉话的、观望的,什么人都有。”但他不改初衷,坚信这是一件有益百姓的好事,一个念头要做下去。
      为了充实自己的书屋,他除拿出自己的全部藏书外,还四处淘书,不会骑自行车,就凭肩扛手抱,一本一本收集着散落民间的书籍。看着书屋一天天初具规模,他欣喜地吟道:“土埋金子发了光,翡翠宝玉出库房;地下藏书进天堂,小小山庄书屋香。”
      从小跟着他一起长大的小孙子也经常跑前跑后,帮着爷爷搬书、扫尘,忙得不亦乐乎。这件山庄办书屋的新鲜事,也引来小孙子的一群小伙伴前来看热闹。张玉贵即兴又为孩子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求金;黑发不知书里金,白发方悔没有金;自古少年炼真金,百年能有几多金;劝君今日书屋进,‘金玉书庄’一片金。”引得孩子们笑声一片,一放学就会跑到这里沉浸在书海中。2004年6月,古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为张玉贵送来了“金玉书庄”的牌匾。目前,该书庄已存各类书籍万余册。
      10年里,这个一孔窑的书屋,已有逾万人次借书阅读,已帮助部分农民发家致富;这个一孔窑的书屋,是张玉贵执着坚守的梦想。临汾新闻网记者 李虎威 摄影报道

 

网站运营:0357-2037928 网站邮箱:1127198597@qq.com  工作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站新闻热线:0357-2037928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花果街中段临汾日报社 邮编:041000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编号:14093051 晋ICP备 09004084号 技术支持:北京蓝太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本网站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