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砖雕生动逼真●侯马核雕精致巧妙

2014-09-01 11:36: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赵康砖雕 特色砖雕富农家

技术工人正精心修整石膏坯体

8月12日,在襄汾县赵康镇古建文化创意园,技术工人在制作砖雕。襄汾县赵康镇在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中,依托制作传统砖雕优势,从砖雕技艺的传承保护,提升传统工艺水平,深度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入手,引导和扶持当地砖雕行业技术带头人创办仿古砖雕加工厂,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整理砖雕制作技术以及创新工艺,不断推进砖雕产业的发展。

技术工人在雕刻砖雕纹路

襄汾的砖雕工艺又称晋南砖雕工艺,是我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

商讨砖雕图稿方案

明末清初巧匠辈出,到近代又融入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其工艺分‘捏塑’和‘雕塑’两种。“捏塑”是先用配置好的粘土和成泥,使之雕塑成各种吉祥图案。“雕塑”是指在已经雕塑好的图案上再精雕细刻,使之更加生动、逼真、细腻,然后再经过一定的温度烧制而成。

传统手工制作砖雕土坯

目前,在赵康镇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整合了境内砖雕厂5家,石雕厂3家,仿古木建筑厂2家,仿古铜艺、铁艺厂2家。他们因地制宜,利用闲置铁厂的场地,成立了“山西晋韵古建文化产业创意园”,形成了富有文化特色的仿古技艺产业。特色砖雕不仅为当地群众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更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晾晒制好的砖雕土坯

本报记者 闫锐鹏 实习生 郑远飞


 

侯马核雕 核雕艺术醉心间

精雕细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记》中,生动描述了艺人王叔远在长不盈寸的材料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在侯马,也有这样一位痴迷于核雕艺术的年轻人—— —平阳重工的陈飞。日前,笔者专门探访了陈飞核雕世界里的大乾坤。

栩栩如生

在陈飞家中,他向笔者展示了近两年创作的核雕作品,既有宗教题材《十八罗汉》,也有荷花、佛手等小品,无一不精致巧妙、栩栩如生。陈飞从小喜欢美术,对市场上出售的橄榄核雕手串情有独钟,但是要买一颗用来把玩,纯手工雕刻的橄榄核雕作品价格不菲。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动手雕刻的念头,于是他网购了橄榄核和雕刻工具,还买了一些专业书籍,自己在家琢磨起来。

为了更快地掌握雕刻技艺,他虚心请教周围的根雕艺术家,学习雕刻技巧,还通过网上的核雕贴吧、论坛交流雕刻技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渐渐掌握了基本的雕刻技巧和打磨方法。当他的处女作《暗八仙》手串历经一个月完工后,得到了朋友们的认可和鼓励。尽管刀法还有一些生硬,形态还不是很生动,但小小的成功,让他信心倍增,更坚定了自己从事核雕艺术的信念。

惟妙惟肖

面对笔者的采访,陈飞认真地说:“核雕历来就是一种珍贵的民间工艺品。而用来制作核雕的橄榄,体积小硬度大,雕刻起来十分不易,稍不留神刻刀就会伤到手指,必须全神贯注、胸有成竹,一刀不错,才可能雕得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所以每一件核雕作品都是唯一的。”当刻刀在橄榄上划出一道道印痕的时候,也是陈飞内心最安静的时刻。刀痕凝结的是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雕刻的过程,是陈飞工作之余的一份艺术享受。他说,自己现在的雕刻水平距离舟山核雕艺人还有很大的差距,求精深、求极致的精神是他追求的目标,因为精致是一种方法、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艺术和价值的体现,他愿与更多的年轻人共同致力于核雕艺术创作,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如此,也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精益求精

本报通讯员 张跟慧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