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心愿

2020-05-17 11:33: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吴林红/文

  5月17日是临汾解放72周年,在这样一个纪念日,手捧着父亲吴景珠主编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丛书《孙定国旅长》《永不凋谢的兰花——女区长王光》《汾东支队》《抗日战争中的二一二旅》《抗日战争中的二一三旅》《抗日县长——陈捷弟》感觉分外沉甸甸。

  父亲吴景珠1934年出生,祖籍稷山县,退休前任尧都区民政局副局长,分管优抚和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因成绩突出曾获全国“先进民政工作者”称号,多次被部队请到军营里为战士们作报告。退休后,常有曾在临汾战斗过的革命军人和后代从外地来找我父亲,请他陪着参观革命老区和瞻仰烈士墓地,有组团来临汾参观祭拜烈士的也让父亲给他们做向导陪同参观。看到幸存老兵们在牺牲战友墓碑前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听到更多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信念甘愿牺牲个人生命的故事,在吴林泉、畅子正等众多革命前辈的鼓励支持下,1995年,已是61岁的父亲担负起了义务为老兵和烈士采写、整理、出版回忆录的任务。

  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详实丰富,父亲多次赴河北、甘肃、北京、四川、贵州及上海、南京等地采访搜集资料,对当事人及后人进行采访,并费尽周折找到当年汾东支队的队长景仙洲,找到王光的丈夫苏志乾、表妹吕居娴等亲人和王光的战友吴坚、王敬文、吴林泉、畅子正,陈捷弟的儿子和孙子,孙定国的女儿、女婿和外甥女,212旅和213旅的幸存者等人,去王光牺牲地和墓地实地采访,并到相关党史办和资料室查找核实,掌握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完成采访日记120万字,拍摄照片上万张,编辑出版爱国主义教育图书6本。这些图书弘扬了革命先烈的事迹,尤其是使一些事迹湮没的烈士得到社会关注,如女区长王光,因年仅23岁牺牲于偏僻山区而长期不被大众所知。记录描写王光英雄事迹的《永不凋谢的兰花——女区长王光》是我在父亲的指导帮助下历尽三年时间采写编辑完成的。父亲把他之前采访搜集的王光资料全部交给我,又给我引见王光的战友吴坚、吴林泉、畅子正等,多次采访,口述笔录拿到第一手资料。得知要为女区长王光出书的事,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欣然为这本书写了序言。2005年该书首次印刷出版,免费发放到政府机关、团体、学校和新闻媒体及党史办,王光的事迹被传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永远的丰碑》栏目组获此消息,慕名与我的父亲联系,希望能得到王光烈士的事迹资料,父亲积极配合提供资料,2006年3月6日经《新闻联播——永远的丰碑》播出后,英雄王光的事迹被广泛在全国传颂,人民日报在当年3月7日也作了报道。

  父亲编撰的这套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弘扬了革命先烈的事迹,也增添了父亲晚年生活的乐趣。他一直在忙,性格直爽,走路快,讲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完全不像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2007年癌症切除手术后歇了不久,他又出了一本《抗日县长——陈捷弟》。到2017年8月父亲因病住院去世前,受柴泽民委托编写的最后一本书《柴泽民传奇》也脱稿完成了。父亲这辈子最后二十年,除了著书联络抗战老兵,组织纪念逝去先烈的祭奠活动,陪同老兵回访战斗过的地方,还组织向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2017年8月16日父亲因病去世,他老人家留下的两个心愿都是关于这些书。

校对 张晶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