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干部徐丽彦的民情日记

2014-11-21 08:4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11月6日一大早,徐丽彦骑着电动车到了上鲁村,她要去新建的日间照料中心转转,这两天降温,村里还没开始供暖,她不放心,亲自去看看房间温度怎么样。途中,村民不时停下来和她打招呼。“小徐,我的合作医疗多会儿能办下来?”“小徐,寒假还给孩子们补课不?”徐丽彦的车子在村里经常被村民“截”住,有时候是询问事情,有时候就是家长们家长里短寒暄几句。回到办公室,徐丽彦把查看日间照料中心的情况认真地记到笔记本上,顺便记下一个村民提到的大修房子的事。

上学的时候,徐丽彦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成了襄汾县南贾镇上鲁村村主任助理,记日记的习惯依旧没有丢下。“不管是参加村镇会议、进村了解群众信息,还是修桥铺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只要是有关我们上鲁村的,我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来。”徐丽彦说,一晃到村里六年多时间,徐丽彦的民情日记也记下了厚厚的两大本。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在村里看到两个安徽朋友在种桔梗,跟他们聊了聊。原来桔梗不仅是药材,在东北还可当泡菜食材。听他们说,在我们村,种桔梗可亩产1500公斤左右,湿产品市价一公斤2.4元,两年生长期,到时一亩可收益3600元左右。如果属实,这是一个好项目,可以把村里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也能给农民带来一些经济收入”。

说干就干,徐丽彦立刻找村委主任说了想法,几个人一合计,决定等安徽朋友种出效果再决定。2013年春天,安徽朋友种的桔梗长势良好。看到效果,徐丽彦和村委主任等5人投资80万元成立了金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村东南承包土地500亩,种植桔梗、板蓝根等中药材,又从本村雇用常年劳动力100人,让大伙儿不出门就能挣工资。2013年秋天,安徽客商桔梗出货,平均亩产1400公斤,按当年湿货2.6元一公斤计算,亩收入在3640元。村里人看挣了钱,心也热了,争着要求加入合作社。经过考察,20家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徐丽彦与村委会正商量着筹建一座桔梗加工厂,以便为农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013年6月2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在村广场看到了柴福田老人,他正拎一罐头瓶水和两个烧饼向村卫生室走去,看着他颤颤巍巍地走着,我急忙走上去搀扶,谈话中得知他得了重感冒,由于妻子去年去世,子女又不在身边,他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听了这些,我的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像柴福田老人这种情况在上鲁村为数不少。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诸如换个灯泡、提桶水这些对老人们来说都很困难。老两口还可以相互扶持,总是个伴,若是丧偶,日子就更显艰难。”

此情此景徐丽彦被柴福田老人的境况所触动,她辗转难眠。近两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到底村子里目前有多少留守老人需要帮助?她开始四处打听帮扶留守老人的信息,听说相邻村有“日间照料中心”,徐丽彦又跑去考察。她把调查的情况向村委会汇报,提议在上鲁村建立“日间照料中心”。2014年3月9日,村委会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提议,随后,他们正式向县民政局提交申请。“利用村里旧厂房,建一个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20张床位,能够容纳220位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民政局批复的当天,徐丽彦在日记里写道。电视、冰箱、桌椅、床、炉灶,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慢慢配齐,专业厨师和服务人员也已配备好,正等待验收。等验收合格,村里老人只需交上一些生活费,就可以在照料中心享受到就餐、住宿、娱乐等一条龙服务。这下孤寡老人安顿好了,心里放心多了。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多云

“今天在村里小广场、小卖部看到成群小孩子聚着,也没有人管。这些孩子的父母平常在外打工赚钱,有时一年都见不到孩子一面。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容易出问题。这个情况要注意,一个是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上山下河容易出事;另一个是教育也容易出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缺失管教会把孩子宠坏”。

怎么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呢?利用暑假,她和放暑假的大学生柴政、李晓组成“临时课堂”。课堂上,她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补文化知识,进行品德教育。还常常进行些知识竞赛和文娱活动。梅枭桐、谢梓博、朱艺、杜晨涛……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由开始上课时的腼腆变得敢于展示自己,“老师,你真好,像妈妈。”二年级的朱怡然这样对她说。

“2014年5月6日,县委开展了十个一活动。要结合村里情况,制订详细活动方案……”

“2014年6月9日,麦收时节走访回村的在外民工谢旺、柴庆元,了解务工情况和在外困难……”

“2014年11月5日,村两委开始换届选举,忙碌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徐丽彦的民情日记有短有长,不仅记录了村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也记录着村民的家庭情况。徐丽彦说:“在村里工作,不能发懒,要多串门、多记录,村子里的工作要扎扎实实地干,凡是记录下来的事就要抓紧时间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也要给人家一个交代,不能瞎糊弄。”

像徐丽彦这样的村干部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扎根农村,走街串户,着实为农民着想,还为他们办了不少实事,得到村民的拥护和尊重!     通讯员 张建华 沈宗珍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