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0岁的孙小喜,是襄汾县襄陵镇东街村的一位退休老干部。“退休不褪色”的他尽管曾经动过手术,最是怕冷。可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他坚决“请战”加入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伍。
每天清晨,孙小喜吃过早饭,便戴上帽子和口罩,步行前往村坝口,开始一天的防疫工作:对进出人员现场测量体温、登记在册;对过往车辆喷洒消毒液;协助村“两委”义务巡逻,对村居、大街小巷进行消毒……总之,有关防疫工作的每个细节,他都全力以赴完成,不落下每个环节。
这不,每每到了消毒环节,孙小喜都抢着干,拦都拦不住,他背起药筒又奔赴在抗疫一线。
孙小喜说:“现在虽然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必须冲出来,跟全村人一起打好这场阻击战。”
话说,孙小喜勇往直前,他儿子孙艳峰提起工作也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儿。他是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疫情防控以来,他更是村里“最忙的人”。
从疫情一开始,孙艳峰和妻子便把家中的口罩、消毒液、体温计全部捐献给村里。后来,村里志愿队的口罩不够用,他又千方百计联系朋友自掏腰包买;若村民前往卫生室看病,他主动提出费用减半;值班处没有热水壶,他就把家里的搬来;对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又当起了“义工”,帮衬着老人干家务、买菜;有外地务工隔离人员闹情绪,他亲自上门劝说……这都是孙艳峰抗疫的常态。
从疫情防控一开始,孙艳峰就想出了用“乡音广播”抗疫的好法子,村民听得认真还记得快。同时,再充分利用移动小喇叭宣传疫情防范知识,这样一来既能做到防疫知识宣传全覆盖,又可监督村民有没有集聚等情况。
“大家庭”稳定了,可孙艳峰对于“小家庭”却有愧疚。这些天,他的电话里总有这样的提问, “爸,您啥时候回来?”“爸,饭都热了好几遍了!”“爸,我都好几天没见你了”……儿子每天在电话中的提问,让这“不称职”的父亲眼睛都湿了,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乡亲们。
村民说书记是好样的,他们把书记当标杆,当作学习的榜样。“孙书记,好几次在帐篷里就睡着了……”“只要是村里有事,他立马第一时间解决。”“别人都在家休息,只有他们家最忙了,全在一线服务。”点滴话语,却是村民对孙艳峰的肯定,村子要稳定、要发展,好的带头人是关键。
现在,这停不下来的“一家人”正和村民一起,携手共抗疫情。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