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开学前,襄陵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部分孩子们被临时就近召回到学校,小学生们在校园里见到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
在临时布置的教室里,校长乔晓东为大家介绍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北京大学教授郭耀。
乔晓东介绍,郭耀是襄汾县西贾乡北堡村人,1976年生,1989年至1992年在汾城中学就读,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2000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在操作系统、移动计算、软件安全研究领域获得许多国家级科研成果,其中他所在团队研发的项目“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乔晓东就是郭耀教授当年在汾城中学读书时的班主任,他们把今天的师生会面改成了教授与襄陵镇农家孩子的谈心会。
郭耀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我小学时代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完成的,一个教室里有四个年级,只有一个老师上课,是一位只会唱、经常组织大家唱国歌的老师,那是我自己的父亲兼启蒙老师,还同时兼任村子里的报纸发放员,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能抓到成长自我的机会”,我有幸得到了机会“听四个年级的课”“我延迟两天快速浏览了最新报纸杂志”“我提前两年小学毕业”……环境改变不易,你只能改变自己。
郭耀说,去北大读书的第一年,接到的通知书上标注去河南信阳陆军学院报到,要先完成整年度的军训。那一年,“手不离书”成了一种自然,我和同学们在军训的间隙里腾出时间背完了超大型英语词典;那也是一个诗人横行的年代,我们学习仿写了大量的文学诗歌,陶冶情操,成为“北大人”军训特有的趣味……变不利为有利,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乐观地生活。
郭耀讲,平等竞争的环境是客观的,人与人的成长自然产生了距离。时间格外重要,要则可用、弃之可惜,努力了就有效果,过去了就没有啦。今天的手机已经“贴身”存在,为何不把游戏时间转变为学习查阅资料,或者“好奇地访问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人的进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每一天多用功1%”,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你一定会发生“几何指数式增长”,她会支撑你的理想变成现实,365天下来就是365个指数式的1%,你一定会“毫不费力”地成为自己今天的“37倍”以上!
初一新生张李薇原本摇中了号,可以去读私立学校,她说:“我有幸在等待摇号出结果的前一天听到了乔校长的讲话,我在摇中了号的当天决定放弃去私立学校,我觉得没有去远地方上学是真好,是因为乔校长的精彩演说留住了我,没想到乔校长的学生竟然是北大教授,还能来到学校与我们这些农村娃一起‘真人面对面’,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太神奇啦!”
乔晓东说,今天这场特殊的谈心会、一定会为同学们种下“科学家”的种子,种下“北大”的梦想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在农村读书的孩子同样有远方,同学们人人都要有理想、有梦想,要明白日历上有星期日,花草没有休息日,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结构,要拥有一颗“好奇心”,广泛阅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方法,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习以为常之中大有不同,鼓足必胜的信心,抓紧时间成长自我,只要努力,任何梦想都不遥远。
记者 刘俊丽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