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左手撑住玉米秆,右手握住玉米穗,稍稍用力向下一折……”10月15日下午,襄汾县新城联校闫店小学五年级学生柴欣悦和同学们正在玉米地里上劳动教育实践课,他们边掰玉米边谈论自己的感受。
近年来,襄汾县新城联校闫店小学积极探索新时期育人方式,通过抓好劳动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个小农夫”已成为学校课表中的一部分。学校根据四季变化设计课程,组织同学们从“知识的课堂”走进“实践的课堂”,从“书本的世界”走入“自然的世界”,打造了校内外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种葱、摘玉米穗、刨花生等劳动实践,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体会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每个班每周进行一次劳动教育实践,这是怎样的场面呢?
活动当天,该校老师带领五六年级的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庭,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收割及加工等过程。小学生们还跟着老奶奶学习剥玉米粒。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的珍贵,要自觉养成节约粮食、不糟蹋一粒米的好习惯。
“我们到达农场的第一堂课是拔萝ト。当时老师准备了8个大筐,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拔出一大堆萝卜,不仅把这8个大筐全部装满了,而且还剩了两堆。”六年级学生崔璐鑫开心地说。
“我看见女儿在沙发上缝笔袋。要是以前,她会去再买一个新的。”“我儿子会有意识地去干一些家务,不再觉得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当然了。”“他不再挑食了,每顿饭都把碗里都吃得干干净净。”……学校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后,家长们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劳动实践课程的内容就是种植与收割,在种植与收割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过程。”对于劳动的含义,教师杜晨茜有着自己的理解,“孩子们在田间种下的不只是蔬菜,而是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劳动的种子、美的种子。”
“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说要怎么种庄稼,其实收效不大。只有真正去地里种庄稼,去土里刨花生,才会有切身感受,这种收获才是最难忘的,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真谛。”该校校长段耀荣如是说。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