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关爱教育下一代工作见成效

2014-11-06 08:3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我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紧密围绕全乡的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新的经验,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全力组建工作网络

我们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网络,落实工作措施,使我乡关工委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网络。乡党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组,党委副书记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担任常务副主任,并聘请热心下一代工作的退休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各村支部书记负责村关工委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领导网络,为我乡的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网络保证。

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相关宣传活动,推动了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召开关工委工作座谈会,对每年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贡献、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坚持每年召开1次——2次关心下一代工作热心人士座谈会,听取对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把关心下一代的好典型、好经验、好信息,及时准确地宣扬出来,为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厂矿、学校,采访收集有关关心下一代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宣传,弘扬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离退不忘忧国、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 高尚情操,扩大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影响,在全乡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关心下一代的氛围。

三是提高认识,建立机制。我乡坚持“完善机制、营造环境、拓宽思路、提高认识”的工作思路,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关工委工作做到“一项机制”、“三项纳入”、“四个同时”,即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建立一项长效的工作机制;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日程、纳入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有关领导职责范围;让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其他重要工作任务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考评,真正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抓在手上。

二、立足基层,加强教育,广泛开展关爱活动

我乡关工委时刻把全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挂在心上,立足基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多方面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 习的成长环境。调动全乡各部门和全乡热心下一代工作人士参与到工作中来,万众一心,齐抓共管,进一步活跃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是整合资源,建好阵地,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加大社区教育场所及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乡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乡拿出近20万元创办了活动场所和图书阅览室,形成了包括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及众多宣传栏、标语牌在内的完整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为青少年学习创造条件。我乡文化活动中心藏书16000多卷,向全乡青年开放,为青少年学习提供了条件。第三,开展“老少共建”活动。每年重阳节举办“开心广场大家乐”,请剧团在文化中心演出,在“六一”、“七一”及国庆节让青少年用自编自排的节目参与到开心广场中来,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而且陶冶了情操。中小学利用一年中的假期 生活,组织村里的学生、学生父母、学生爷爷奶奶三代进行“老少同学、老少同乐”联谊会,大家通过朗诵一首古诗、讲一个故事、读一篇短文来相互学习、相互勉励。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大家学到了知识,而且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二是开展帮教,普及法制教育,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乡派出所、司法办联合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进行思想道德、形势政策、社会发展观等专题教育。他们到各中小学校作报告,正确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使他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联合科教部门、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在全乡中小学校开展以“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征文、绘画、书法比赛,征集作品10余幅,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自觉防范意识。在他们引导下,中学校给学生上禁毒法律教育课,努力使学生不受毒品的侵害;乡卫生院利用本部门的医疗优势,开展一系列送药义诊活动,先后为辖区幼儿接种免疫疫苗800余人次,其中500余人次为免费接种。

近两年来,我乡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帮教、普法活动30余次,解决涉及学生权益的纠纷10余起,结对贫苦儿童20对,分发有关法律书籍、材料、读本3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600余人,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权益,净化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另外,组织管护网络为主体,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着重对有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利益的犯罪行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得到生活上的温暖。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们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永生 (作者系乡宁县西交口乡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