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法院:“无声”的调解

2020-11-06 10:17: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杨爱芳:“认识吗?什么关系?”

  丽 丽:“学校认识。”

  杨爱芳:“你们关系好么?”

  丽 丽:“非常好。”

  杨爱芳:“你同意离婚吗?”

  丽 丽:“不离。”

  杨爱芳:“你们最近一年保持联系吗?”

  丽 丽:“一直没联系,好久没见面啦!”

  …………

  这是乡宁县法院家事法官杨爱芳与当事人丽丽(化名)通过笔在纸上手写的交流信息,为什么会在纸上交流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小男(化名)和丽丽(化名)是一对聋哑人,二人系聋哑学校同学,上学时两个关系要好发展成为恋人。为了爱情,丽丽背井离乡随小男嫁至运城绛县,2018年11月23日二人登记结婚,结婚时小男送给付丽丽家彩礼78000元。

  婚后不久,双方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争吵、冷战、厮打不断。2019年4月7日,丽丽回到乡宁娘家居住,2019年7月小男向绛县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判决驳回小男离婚诉讼请求。后小男和丽丽关系并未缓和。2020年7月,小男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绛县法院以乡宁系丽丽经常居住地为由,将案件移送至乡宁县人民法院。

  受理案件后,当事人系聋哑人的这一特殊情况,让承办的家事法官杨爱芳感到压力巨大。“无声”的世界,怎么才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杨爱芳首先想到联系手语老师,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解决沟通的问题。但事终不遂人愿,一直到10月15日案件开庭的前夕,合适的手语老师仍未找到。

  开庭当天,双方亲属、代理人、律师齐聚法庭,然而,杨爱芳依然执着于听一听当事人的心声,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杨爱芳与丽丽的一段手写对话。

  “我同意离婚”“彩礼一分都不退”“家里花了一大笔钱娶媳妇,才过了四个月,彩礼必须退”……调解时,双方代理人、律师互不相让,从上午8时30分持续到中午一直没有结果。

  考虑到家住运城绛县的小男两地来往不便,杨爱芳决定下午继续调解。

  “你们都是特殊人群,生活都不容易,生活时间毕竟短,彩礼你们得退。”杨爱芳说。“退20000元,我现在没有钱,明年给。”小丽说。“同意20000元,要求今天给。”小男说。“小男来一趟不容易,丽丽你想想办法,今天最好把钱给小男。你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到最后我也希望你们好聚好散。”……通过一遍遍纸上书写交流,杨爱芳用自己的耐心和细致感化了双方当事人,最终成功地调解。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双方当事人满意离去。

  记者 李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