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赛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学诗,赋予我力量。”
“当诗词融入课堂后,告别了‘乏味’!”
自2019年3月尧都区吴村联校提出“创建诗香校园,践行诗意教育,享受诗意人生”的特色教育以来,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制定“诗意教育”方案,打造“诗香校园”,为“诗意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诗意课堂” 润童心
数学课也能有诗意?许多城里学校都做不到,乡村学校又谈何容易?还别说,该联校的“诗意数学”课堂,确实与众不同。
“咱们语文课里有一首《数九歌》,谁会背?”1月6日上午,在洪堡学校二年级的数学公开课上,陈丽芳教师讲起了语文知识。同学们早已习惯这种教学方法,纷纷背诵起来,“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陈丽芳接着说出《数九》的来历,并提出问题,“古人把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成九份,每九天称为‘一九’,共9个‘九’。大家先说说,三九的乘法口诀。”这可难不倒同学们,大家齐答,“三九二十七。”这时,聪明的梁瑞琦举手问道,“老师,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是指天气暖和了,柳树发芽了吗?”陈丽芳惊讶地说,“想不到你知道这么多知识。古人有句谚语:春打六九头。从六九开始,进入立春节气,天气就一天天暖和了。大家快告诉我,五九、六九的乘法口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一堂乘法口诀课就这样时而变成《数九歌》,时而变成《二十四节气歌》,时而又变成《西游记》。正如吴村学校五年级学生段俨瞳在日记本中所写:诗意课堂就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般变化。从此,数学课不再枯燥,音乐课唱起古诗词,美术课更加诗情画意……这样的课堂简直太美啦!
在教学过程中,联校一直把诗意扩大化,不仅吟诗作词,还把诗意教育做成教学文化,贯彻于所有课堂。这种“诗意课堂”,不但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还提高了学校的综合质量。
“经典诵读” 绽诗情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检阅师生诗词学习成果,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大赛在该校举行。24名选手精神饱满,身着汉服,分别以傲霜队、劲竹队、寒梅队等队名出场,彰显风采。一个个赋有诗意的答题环节,把200余名师生带入诗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开赛,选手们认真答题,顺利通过。
进入勇闯迷宫环节,选手们角逐激烈。主持人诗姐姐念出题目:“风、雪、霏、雨、送、归、雪、到、迎,请从中识别一句五言诗。”一分钟后,诗姐姐说出正确答案:“风雨送春归”,除劲竹队不得分外,其他各队得10分……
最有意思的环节属“诗情画意”。台上,在电子屏播放的视频中,把遮住手机屏幕的A4纸缓缓下移。台下,选手们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当纸移至1/3处时,雏鹰队答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姐姐指点迷津,“这幅画是赞梅的,但诗句不对。快,大家脑洞大开。”寒梅队杀出,“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比赛很快进入到“勇攀高峰”环节。各队派出一名选手,两两对决。面对“飞花令”,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悬念迭出。最终,24位选手荣获“诗香少年”称号,寒梅队荣获大赛第一名。
“诗意人生” 伴成长
“汾水之畔,大运路旁,欢声阵阵,书声琅琅,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近一年来,在吴村镇的每所学校里,常常飘荡着这首悠扬的歌曲,它就是吴村联校校歌《展翅翱翔》。歌词的第二段是“传承经典,浸润诗香,诗意人生,幸福成长”,这正是吴村教育人一年来打造“诗意教育”的真实写照。
自联校提出创·践·享“诗意教育”理念后,各学校在狠抓学生诗词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想象、表演和写作能力。开展了以诗绘画、以诗代唱、以诗诵读,以诗提高阅读能力等古诗词积累及比赛活动,将诗词或知识更形象、更灵活地赋予孩子的脑海中,传承传统文化,享受诗意人生。
学校开展各类社团教育,处处呈现出诗意。各个社团冠以诗名,航模比赛叫作“碧霄诗情”,放风筝比赛叫作“忙趁东风放纸鸢”,弹玻璃球游戏叫作“大珠小珠落玉盘”,钓鱼比赛叫作“怕得鱼惊不应人”。所有这些称呼上的改变,貌似仅仅改变了一个名称,却折射出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改变,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诗意,成为很好的美育,呈现出点石成金的效果。
“校园建设、教研活动、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社团活动……近一年来,‘诗意教育’作为指导思想,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联校校长杨宏说,“‘诗香校园’只是‘诗意教育’的基础阶段,‘诗意人生’才是终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还将进行‘诗意’课程、校本教材研发。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现已开设‘诗词文化与青少年的诗意成长’总课题及七个子课题研发,为诗意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源泉,助力诗意教育走得更远,走向梦中的诗意人生。”
记者 郭秀婷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