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座两层楼坐北朝南,满墙的白瓷砖干净亮眼,院里的晾衣架上挂满了刚洗的衣服,滴滴答答地淌着水滴……近日,在尧都区刘村镇嘉泉村村民曹世伟家的小院内,温馨的生活气息与户外的天寒地冻形成鲜明对比。
曹世伟所在的村庄是“煤改气”村。2017年,明黄色的燃气管道通到了嘉泉村的家家户户,当年冬季,曹世伟和许多村民开始用燃气壁挂炉取暖,结束了数十年烧煤取暖的历史。
时值正午,曹世伟家的客厅里洒满阳光,只见他内着一件毛衫、外套一件薄衣,丝毫感受不到寒意。他介绍:“我家取暖面积大概80多平方米,包括一层的北房和西房,二层不住人,所以没有挂暖气片。”
曹世伟带着记者走进西房。房间东南角的墙上,白色的壁挂炉正在高速运行,入户的管道里传出气流划过的“嘶嘶声”。曹世伟摁亮了壁挂炉的显示屏,屏幕上清晰显示着“55℃”的字样,他说:“我家壁挂炉温度设置是55摄氏度,中午室温能到20多摄氏度,晚上也能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
这样的取暖面积,一个采暖季需要多少费用?曹世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交2000元,加补贴能给3300元的天然气,取暖不太够,还需要再花六七百元。核算下来,我一冬天烧4000元的天然气,实际花费不到3000元。”
“这个花费可以接受。”曹世伟说,“我家有老人,所以温度设置得高一些,取暖时间也长一些。主要是咱这自建房保温效果不太好,如果保温好,采暖费用会低很多。”
许多人反映天然气取暖“烧不起”、费用高,曹世伟说:“关键得会‘烧’。用天然气取暖的头一年,我也没掌握到诀窍,白天调到25摄氏度,晚上调到55摄氏度,花的钱不少,家里还不暖和。前年冬天,燃气公司的人上门检查安全时告诉我,温差太大更费钱,应该把温差调低点。后来,我把壁挂炉温度设置成55摄氏度恒温,实际一算,费用没高多少,屋子里却暖和了不少。”
习惯了清洁取暖,回想曾经烧煤取暖的日子,曹世伟直言:“以前烧煤取暖,过一会儿就得添几铁锹煤,三四天就得掏一次灰,脏累不说,家里还不暖和。现在大不一样了,天然气使用起来干净方便,尤其是做饭烧水,一拧开关就有火。”
“烧煤取暖的日子一去不返。”曹世伟说,“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主动接受。天然气替代煤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让我们家乡的蓝天更多了,环境越来越好了。”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