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朱巧云:“古稀”照顾“耄耋”

2021-05-12 09:30: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头发花白、身形消瘦、说话耿直,这是朱巧云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73岁的她,10余年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非亲非故的张新春老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敬老赞歌,为邻里守望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叔叔,我今天煮了饺子,给你们端来了,快趁热吃吧!”午时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朱巧云把热腾腾的饺子放到94岁的张新春眼前,备好碗筷后,又忙着烧水、整理桌子、打扫卫生。这已成为她的习惯。

  朱巧云是尧庙镇下靳村村民,古稀之年的她不仅是尧都区老体协的会员、一名志愿者,还是村里舞蹈队队长。张新春是一名抗战老兵,与两个智障儿子一起生活。2007年,朱巧云发觉,张新春老人和老伴身体大不如前,虽然其他子女经常前来看望,但无法照顾周全,生活起居难免不便。“不忍心”的朱巧云“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嘘寒问暖、添衣送饭、打扫卫生,只要出门,朱巧云总是先绕到老人家中,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不便,还鼓动退休后的丈夫李七斤一起照顾。时间久了,总有人不予理解,“人家有儿有女,你们瞎操啥心?”此时,朱巧云总是淡然一笑:“我舅舅牺牲在战场,父亲和丈夫都曾当过兵,对军人的那种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看到张叔不好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趁自己有能力,能帮多少帮多少。”

  2016年,张新春的老伴去世,老人的生活愈加不便。朱巧云更加上心了:怕老人吃腻了平日的饭菜,三天两头送来各种“美食”;看到老人家里缺啥,自己买来填补;老人需要外出办事,“吩咐”丈夫当起“贴身保镖”;担心老人寂寞,和丈夫没事就陪聊;逢年过节,组织舞蹈队上门为老人表演节目……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着张新春。

  一次,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朱巧云和丈夫进门后,一看到躺在地上的张新春,朱巧云急得哭了出来,连忙扶起询问有没有摔伤。她动情地说,“张叔叔这么大岁数,走都走不稳,还要照顾两个70多岁的智障儿子,谁看到都会难过!”此后,无论刮风下雨,夫妻俩每天都到老人家中“签到”,一天甚至跑好几来回。“每天不来看看不放心,心里憋得慌,晚上也睡不踏实。”对他们而言,照顾老人,已是一种责任。

  不仅如此,朱巧云还发动老体协的姐妹们组团看望老人,让他感受到社会浓浓的关爱。这些年,老人也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关心和帮助。但朱巧云和丈夫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照顾着老人。他们坚定地说,“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这份‘亲情’已割舍不下,只要我们在,就会一直照顾下去。”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看着眼前忙里忙外的两口子,张新春满脸幸福:“他们真是大好人,这些年尽心尽力地帮我,和自己的亲人一样。”

  “叔,外面天气好,咱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说罢,朱巧云小心翼翼地搀扶起老人走到院子里。阳光下,这一幕很美、很温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