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忠延漫话帝尧之二:尧都平阳

2015-01-15 15:48: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上一讲我把帝尧的身世和主要功绩做了大致介绍,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尧都的话题。在详细讲述帝尧的历史贡献前,必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因为,近年关于尧都的争论越来越多了。据我所知,有河北唐县,有太原,有山东日照,还有江苏高邮。所以确认尧都就很有必要了。那么,尧都在哪里?当然在临汾,古人在史书中多次这样写道:尧都平阳。平阳是临汾的古称,尧都当然就在临汾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平阳城可不是现今的临汾城,原来在汾河西面的金殿镇。现在的临汾城是北魏之后才由河西搬迁过来的。金殿原名也不叫金殿,就叫平阳。说起平阳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是因为帝尧建都的缘故。早年在汾河西岸,现在的金殿一带有一个湖,名叫平湖,也叫平水。尧看见平湖北面取水方便,地势平坦,就将都城建在这里。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视之为阳,因此就叫做平阳。平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帝尧建都才有的。当然,那会儿还没有金殿这个名字。 
金殿是金銮宝殿的简称。公元 309 年刘渊定都平阳,修建了他的金銮宝殿。可惜仅有 10 年后汉国就灭亡了。之后,由于社会治安混乱,平阳城由河西搬到了河东现在的位置。河西的古平阳城就改成了金殿。那么,为什么平阳会叫成临汾呢? 
平阳改名为临汾是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大家知道隋文帝叫杨坚,他听到平阳就过敏。平阳和平杨同音,平阳,平阳,这不是要平掉姓杨的天下?便降旨平阳改名。改成什么?平阳不是临近汾河么?于是就叫临汾。其实早先就有个叫临汾的村子,这个村子就是襄汾县赵康镇晋城村。临汾叫了人家的名字,人家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弄清了临汾名称的变化,我们来看看史书对尧都的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昔唐人都河东。 
唐,即尧所建之唐国;都,即都城;河东,西汉、东汉时平阳都为河东郡。因而,“唐人都河东”就等于说:尧都平阳。如果说,司马迁这种写法尚不明确,那么,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曾转引了东汉学者应劭的话,他指出: 
尧都也,在平水之阳也。 
历史的演进,使文化典籍随之增多,因而,关于尧都平阳的记载也日益明确,屡见不鲜。柳宗元在《晋问》中说: 
平阳,尧所理也。 
司马光在主编《资治通鉴》中未能涉及帝尧时期的事宜,可是将之写进了《稽古录》: 
帝尧,祁姓,曰放勋,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后改封唐,故曰陶唐氏。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都平阳。 
近代史书更进了一步,不仅确认平阳是尧都,而且注明山西临汾,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记有: 
尧号陶唐氏,都平阳(山西临汾县)。 
从大量的史料看,尧都在平阳、在临汾早就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 2000 年原县级临汾市撤消、并被国务院批准变更为尧都区,更说明了这个问题。 
但是由于尧的贡献太大了,名气太好了,世人都想和尧沾点边,沾点光,因而尧都也就有了别的说法。那么,关于尧都还有什么说法?据我所知主要有两处: 
一是河北唐县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王大有先生,他在《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中写道: 
“帝尧约在公元前 2357 年职能王位,国号陶唐,都平阳,在河北灵山之西,阜平之东,平水之北。平阳取名,为平定天下义。” 
你看,王大有先生不仅把尧都定在河北,就连平阳的理解也和我们不一样。他说的是否正确,我们不必争论,因为他还是把尧都定在咱这儿了。他又说: 
“暴雨连绵不断,华北平原一片汪洋,海水漫过了白洋淀、滹沱河、潴龙河、滏阳河,河水暴涨,威胁着尧都。帝尧迁都行营……经平山——井陉——娘子关——阳泉——太原——晋阳——祁县——霍太山——都平阳。”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