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逝,百姓悲。送葬日,万民掬土,陵高成山。千秋百代,历经沧桑。风摧雨蚀,厦倾祠颓。2007年以来,临汾市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聆群众呼声、秉传承使命,精心谋划,鼎力修复。工程浩繁,气势恢宏,再现当年雄姿,更添时代风采,为各界盛赞。庚寅清明,春又尧陵,翠柏苍苍,香烟袅袅,临汾各界在此举行公祭大典,尽表缅怀敬仰之情。
祭尧历代不断,至明清时更增为两祭:春乞风调雨顺,秋奉五谷丰登。四方游人如织,八面商贾云集,百业名师献技,弥天香火旺盛。其时其地,被官府列为“重点保护区域”,不捕不杀,不禁不遣。为了保障尧陵维护及祭祀香火所用, 旧时县衙还减免了附近8个村庄的徭役税赋。
村民们亦以守护尧陵为己任,世代相延。一对年已六旬的夫妇从1983年开始看护尧陵20余载:“把一辈子都给了尧陵啦!”
枕山抱水 风光秀美之地理尧陵
站在涝河河谷北望,尧陵崛起在群山环抱之中,陵冢巍峨,气势不凡。遥想尧舜当年,这里古木参天,碧水长流,虎啸龙吟,鱼翔蝶舞,好一方背风向阳、聚气不散的风水宝地!这当也是数千载尧舜风范长盛不衰之渊源所在。
尧陵之美,美在其山美在其水,美在其灵美在其韵。朝夕景色不同,四季风情各异。历史上有“八景”之誉:陵丘上翠柏 常绿,华盖如云,“灵岛春荫”,当如八景之首;陵周围万木擎天,拨云御风,正是“古柏凌霄”;陵对岸有村名“玉林”,绿树葱茏,可称“玉林叠翠”;陵南有山形如伏虎,黄昏之时夕阳镀金,誉为“绣岭落霞”;待夜幕降临之际,陵前涝河月影幽幽,可谓“清涝印月”;陵东下马庄,更有“马迹苔斑”,乃尧东巡遗迹;陵西南北涝河相交,激浪荡舟,“交口烟渡”更为壮观。如此“八景”岂不令人神往、乐不思返?就连顾炎武大师晚年旅晋,亦留连于此,将尧陵之所在收录其大作《日知录》之中。只是他那时尚无数码,未留影像立此存照而憾。
风雨飘摇 凋零破败之昔日尧陵
它被人遗忘,在寂寞中。消沉在荒郊野岭之中。
这就是昔日的尧陵。
中新网,曾有一篇文章《巍巍尧陵在诉说》描述了破败荒废让人凄凉伤感的昔日尧陵:“这恐怕是我见到的最破败的帝王陵园了!山门面河临岸,可这是一个怎样的山门啊!一座即将倒塌的门楼,一面已经坍塌的山墙,一个被砖石填塞的门洞,好似一个无暇自顾的风烛老人,硬要拿出壮汉的威猛气势,来护卫着他心中的圣帝尧陵。那种支撑的执着、支撑的痛苦和支撑的无奈,让人几欲洒泪。进了山门,东西两厢原为看戏楼台,现在东边的已完全没有了踪影,西边的也是风雨摇曳,凋敝不堪……献殿应是陵园里最主要的建筑,但一样的潦倒破落。据介绍,解放后这里一度是小学校的学堂……后边原有正殿五间,已不复存在。”
更让人担忧的是,涝河水的常年浸蚀和雨水冲刷,尧陵的东南角有一大块面临崩坍之险。
“再不保护,就完了!”村民焦虑地叹道。
葺旧鼎新 薪火传承之时代尧陵
尧陵,翻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
为确保把尧陵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尧文化旅游景区,市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到尧陵进行调研指导,并组织有关专家考察了炎帝陵、黄帝陵和舜帝陵,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担纲编制完成《中国尧帝陵总体规划》,由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依照明清轨制和风格编制出《尧帝陵保护修复方案》。
“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这就是中国尧帝陵的规划主旨。
根据总体规划,尧陵景区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主要建筑项目有谒拜区、祭祀区、尧都风情园,以及配套的基础服务等相关设施和整个景区的绿化。建设年限定为2008年至2012年,总投资4.6亿元。根据总体规划,建成后的尧陵景区将集游、购、娱、吃、住、行六大功能于一体,把尧陵打造成为一座规模宏大、文化品位高雅的大型旅游景区,使尧陵成为全国一流的 集文物保护、祭祀拜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帝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先帝。
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尧陵是彰显尧文化的物化标志。
修复尧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工程。
2007年4月,这是尧陵最温暖的一个春天。
旌旗猎猎,鼓点阵阵,修复尧陵的号角吹响了!
这号角吹响在平阳,回响在三晋大地,也吹响在所有尧舜子孙的心头。
一万、十万、百万……各方支持善款源源不断,
一个、五个、十个……各路精工巧匠跃跃欲试,
一人、百人、千人……各界干部群众纷纷参战。
平遥古建公司、大宁诚信工程公司、临汾市水利机械工程局等大小工程队分别在所担负的项目标的上精心施工,稳步推进。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质量第一的标准,以明嘉靖18年《尧陵全貌线刻图》为蓝本,依照明清建筑风格,逐一恢复原有格局。施工人员春抵风沙,夏顶烈日,秋冒阴雨,冬沐冰雪,尧陵一天一个新变化,一月一个新面貌。
市和尧都区的领导一次次到工程现场指导,市人大、市政协两会的代表们到尧陵专程视察,都给了施工人员很大的鼓舞和支持。刘合心数十次亲临现场进行检查,还带领人大机关人员到陵区植树绿化,为尧陵增添了一片靓色。
尧都区文物旅游局一班人更是以景区为家,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地为修复工程奔波,更多的临汾人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做着为尧陵增砖添瓦的杰出工作,用心血和汗水为尧陵完成了一次历史上最隆重最完美的洗礼。
歌吟赋颂 百世流芳之文化尧陵
尧陵,不仅是祭拜先祖的所在。
还是一座承载着文明与艺术的文化遗产的瑰宝,既弥漫着诗意的儒雅,又渗透着工艺的精湛。
这里的每一寸雕梁、每一方画栋,都是那般的惟妙惟肖至精至美。
这里的每一块匾额、每一条楹联都是那般的寓意深刻意境隽永。
这里的每一帧书法、每一张绘画都是那般的充满神韵栩栩如生。
那旧时戏台前,左右分别书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可谓雅俗共赏,可见那时代便已“官民同乐”共聆和谐之音了。
再看一下祠内厢房、侧门、账房等建筑的楹联,更耐人寻味。
而打开互联网,踏入尧陵之旅,更不乏网民们游览观光的所思所想、所记所录,更是尧舜风范在网络时空中与时俱进的弘扬与传播。
山川钟秀 声和击壤之魅力尧陵
看——献殿、戏台、配殿焕然一新;碑亭、碑廊、东西庭院初展雄姿;陵前大桥飞驾涝河,原来的崎岖山道代之以长达5公里的沥青大道和石砌神道,为人们所谒尧陵开辟了通途;长近30米高达8米的赤龙琉璃影壁活龙活现,巨龙吐水,仿佛一泻涝河为我们带来年年岁岁之风调雨顺;陵前牌坊上是著名学者文怀沙题写的“四海同宗”,召唤着四海赤子问祖寻根;洁白的华表让人们想起“诽谤木”的民主渊源和帝尧的勤政亲民。沿着绿荫掩映、松柏低吟的环陵路漫步,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长眠于此的帝尧先贤的浩气长存。
从冷落荒郊野岭无人问津,到干群协同戮力而为的大功告成,今之修葺乃历朝历代所难望之项背。这里的一砖一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各级领导的关切之情,融入了全市400万人民的爱心,凝聚了众多设计者的才智,渗透了广大建设者的汗水。
市委书记谢海题写了‘中华魂’。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清宇写下了“中华之源,文明始祖”的题词。
“华夏之根”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的记者们来到慕名已久的尧陵,看到这宏伟壮观的建筑,发出由衷的赞叹。
他们称赞具有卓识远见的临汾市领导,他们称赞鼎力支持这项工程的有识之士,他们称赞尧的故乡、尧的后裔。
这时,尧陵的上空骤然出现了道道霞光,在阳光的辉映下一条七彩飞龙翱翔在尧陵之上,众人昂首,惊诧不已,惊喜万分!
2010年之春,庚寅清明。
春风劲吹,艳阳高照。
大客车、小轿车、摩托车……乘者、行者,风尘仆仆,从四面八方奔向一个圣地——尧陵!
搀扶着,相伴着,招呼着……老者,少者,步履匆匆,从东西南北汇聚到一个圣地——尧陵!
雄浑激扬的礼炮,震天动地地响。一声声豪唱,唤醒了沉睡的河谷,催绿了苍劲的山林。
威武粗犷的锣鼓,排山倒海地敲。一阵阵轰响,拨动了尧之子孙的心弦,擂响了弘扬尧文化的誓言。
市和尧都区的领导与万余群众齐聚尧陵,举行祭尧大典。
祝醇酒,捧起百姓祝颂。
敬高香,许下十万心愿。
巍巍尧陵披上了盛装,滔滔涝河涌起了欢波,多少人的夙愿实现了,多少年的梦想圆满了!
尧王醒来应笑慰,
尧都今日换新天!
随着尧陵一期修复的竣工告捷,二期工程的续建提上了日程。日前,中国尧帝陵景区祭祀区建设项目招商公告正式发布。
尧帝陵祭祀区是尧帝陵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充满生气的山水环绕气氛创造亘古而永恒、庄严而神圣的时空环境,激发和寄托后人对尧帝的缅怀敬仰之情。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矗立起24000平方米的祭祀大殿,开拓出两万多平方米的祭祀广场,以尧天舜日为主题的百米岩体浮雕和中华第一台、日月亭等将使尧帝陵更加雄伟壮观。届时,我们的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将可以在这里让游客尽享尧文化精品的美餐。假如张艺谋大师能在此导演一台实景山水表演,当更能锦上添花!
啊,尧的故乡!不朽的尧陵!(王燕)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
上一篇: 尧帝在霍州的传说
下一篇: 尧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