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石止村的通背拳

2015-01-15 15:54: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受清代末期著名人物李鸿章、曾国藩、曾国荃倍加爱戴的战将中,洪洞石止村就有崔万清、崔万荣兄弟俩。而在洪洞著书立说的大师皆表示郭永福是在乾隆年间来到洪洞苏堡刘家,传授通背拳,他最著名的弟子是韩家庄的张秀德、贺家庄的贺怀壁。

    ◆乾隆皇帝赐“神拳”

    根据史料记载,《清史稿》刘秉恬载:刘秉恬,字德引,山西洪洞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二十六年明通榜,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再迁郎中。三十二年考选福建通御吏,转吏科给事中。大学士副恒督师……”他一生主要工作是在战争中充任督粮运草官员。他善军事,谋技击,见识宽广。

    约在乾隆四十一至四十四年(1776-1779年),刘秉恬的母亲病逝,在家守孝时看到郭永福向刘家的子弟及长工传授拳术,颇为赞叹。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秉恬受到皇帝召见,并借此机会引见了一代宗师郭永福进入皇宫表演,乾隆亲自给洪洞通背拳写下了“神拳”二字。

    该村崔家家谱中(台湾故宫博物院档案影印件)显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甲辰科武殿试金榜录中“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71名”,崔万清名列其中。这一年距离乾隆赐号“神拳”相隔64年。从中可以窥出通背拳在洪洞、赵城及石止村等汾河两岸十分普及。

    ◆此崔万清非彼崔万清

    广胜寺住持力空法师在《在赵城人物志》中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太平天军窜至平阳府高河桥。当时崔万清率领民团在桥北抵御,让对方不能得逞,乃折回,追之,大破之。以此战御之功,擢授万清为晥南总镇兵,升武威将军,二品职位。”然而清《咸丰朝实录》记载:咸丰元年(1851年)……此次夷匪窜扰卡伦(哨所),虽经援兵当时击退……守备崔万清、把总马钧、著与失于防范之副将恒安,一并交部分别议处……夷匪铁完库里霍卓于六月初六日,窜扰(新疆)乌什毕底尔卡伦……咸丰二年,谕内阁,前据春熙奏,乌什毕底尔卡伦,被夷匪窜入滋扰。守卡官弁,不能先期警备。当降旨将协防卡伦守备崔万清、把总马钧,及副将恒安交部分议处,并将春熙交部议处。兹据奕山等奏称,当贼匪纵烧卡伦之时,该守备等,立即带兵往堵,恒安亦即驰往……功过尚足相抵。恒安、崔万清、马钧均著准其开复处分。

    显然在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在平阳府高河桥御敌的崔万清与远在新疆乌什的守备崔万清不是一个人。

    该家谱资料显示崔万清的弟弟崔万荣(字欣斋),也是清代武进士,却没有记录考取进士的年份。

    广胜寺住持力空法师在《在赵城人物志》中记载:崔万清,字松甫,洪洞石止村人,道光庚戌科(公元1850年)武进士。”该记载与家谱中(台湾故宫博物院档案影印件)显示的崔万清中武进士的时间晚6年。清代殿试考取进士制度分第一甲、第二甲、第三甲。崔万清在咸丰元年就是新疆乌什的守备,而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在高河桥大败太平天军的崔万清却是一个率领民军的团练,显然此时的崔万清非新疆乌什的崔万清。况且从一个团练直接升为一方总兵也与清朝吏制不符。

    清光绪年间《余杭县志》记载:“次子成亮,字叔寅,又字孝谌。同治六年的举人,十三年考取内阁中书,引见被放。光绪三年成进士”“……为参将崔万清治书记。值苏州初复,贼所遗赀货山积,万清指一室所储以赠,坚却不受……”这是一段记录崔万清官至参将,带兵与太平天军作战,攻克苏州时的情景。而古代总镇是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员。参将是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相当于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至此,崔万清于何年何月晋升晥南总镇兵也尚待考证。

   ◆通背名将受赏识

   家谱中还有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江苏巡抚卫荣光于光绪十年四月廿一日的《参将崔万清暂缓送部引》档案影印件。该件显示奏折“会同XX两江总督曾国荃附片陈请……”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荃对战将崔万清的钟爱。

    长期关注研究石止村文化历史的村民王东海介绍,崔万荣喜爱读书,精研拳术和兵书,善于击剑。作战有勇有谋,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打胜仗得奖赏后分给士兵,深得士卒爱戴。他以武进士官至蓝翎侍卫,属于三等侍卫。他参加了解除太平军包围凤阳之战,立下了战功,得到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赏识。他跟随张振东东征山东,与捻军作战,他一路斩将夺池,所向披靡。李鸿章奏保崔万荣以总兵放任。

    “……拟派参将崔万荣带同马勇、王春德等赴古北口、张家口一带挑买战马五百匹,克日回营,以备急需。除咨兵部请给兵部印票,并移行经过各省照章喂养,接递护送外,相应请旨敕部、知部各关口将崔万荣等战马按数查验,照例免税放行,谨附片陈明,训示,谨奏”这是李鸿章全集(369-370)中于同治四年三月廿二日签发的“添练马队片”奏折的记载,这也说明了李鸿章对崔万荣的器重。

    李鸿章虽然保崔万荣以总兵,但崔万荣却厌倦战场厮杀,以种种理由不去履任,终日闲居南京。他虽是个武人,却非常喜爱文人墨客,遇有贫寒的学子他经常倾囊相助。遇到无力赴京的举子,他也会千方百计为举子筹备盘缠,在他经过的地方都有资助的印迹。最后他在南京染病离世。

    王东海介绍:几十年来,村里人都说石止村的通背拳师傅是崔万太,寻家谱、访老人,也找不到崔万太的踪迹。村里的老人都说淹里(西义村)的姚娃、石止的崔如林,这俩人的武艺是旗鼓相当。而姚娃、纪娃打死响马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崔如林的年龄比崔万太小,他在村里演练单刀时,村民用枣向他投掷,等演练完毕,村民看到所有的枣没有一个完好的。”

    ◆石止通背得发展

    洪洞人称教拳为扎场子、扎拳坊,而石止村人至今称武术为拳方,而且变种很多。清咸丰年间长枪武师崔如林以单刀闻名,传至清同治年间,公孙堡人程廷贵也以兵器见长。也就是说石止村人习练通背拳以来,就吸收外来门派的武术,形成套路多,长、短、软兵器相结合的特点。

    石止武术传到近代,石止人王坤生、卫生大被尊为“石止拳方的掌门人”,当传到张一大时,已经进入上世纪50年代。

    向张一大拜师学通背拳的有王英铭、焦元明、董虎娃、卫福顺、张丑狗、张绍蛋等人。焦元明回忆,当时师傅已是花甲之年,身体却一点也不输后生,父辈常拿师傅说事。张一大学艺时,每天寅时起来练拳,从石止小沟    北到金石山的庄稼地里,硬是踩出了一条小路。他年轻时,在内蒙古及雁北一带当过镖师,颇有名气。他对武术情有独钟,擅长下三路,招法凛冽,当头炮、劈掌、左右肘、连环腿、扶手、搬手、搂手是他的拿手好戏。虎头拐、六合枪、白猿棍、阴手鞭杆等器械更是得心应手。

    此外,张一大还在登临、好义等村庄扎场子,传授通背拳。

    到上世纪60年代石止村习武练拳的达千人。1963年,张盈端、张端、张德寿等人成立了民间拳方组织,曾经参加村、乡、县文化活动,还被周边的双昌、堤村等乡村邀请参加当地的武术竞赛。洪洞大槐树剧团的武生演员以石止村拳方的徒弟居多。

    在洪洞社会文化活动中,石止村拳方在活动中团结协作,退守成一体,表现出了强烈的凝聚力,受到各界的赞扬,也为弘扬传承通背拳做出了贡献。崔憨柱、张盈端曾在西步亭、东梁等村扎场子教拳练武。

    在石止村盛行的有七品锤、四路、连环套、三羊套、燕青拳、铁翻杆、跌板案、小鬼称秤、串子莲、当头炮等套路。长兵器有长枪、春秋刀、棍、耙子、剑等。短兵器有单刀、鞭杆、虎头拐、虎头钩等,软兵器有三节棍、梢子棍、镏星锤、折腰子、九节鞭……

    1975年王英铭与师兄弟程涌泉被临汾地区体委聘为武术教练,在临汾、襄汾、侯马等县市传授通背拳套路、长拳套路,习武之人多达2000千余人。     

    记者手记

    俗话说:走进洪洞,人人都会三进步”。说明通背拳在洪洞十分普及。洪洞还有“武术之乡”的美称。土生土长的通背拳有文字记载已有300年了,经久不衰。

    纵观洪洞通背拳的发展史,不仅受到清朝皇帝的赞誉,还涌现出崔万清、崔万荣等著名战将。

    通背拳具有刚柔并济、灵活多变、实用性强等特点,是健体防身绝佳的拳种。

    □记者王隰斌 弓佩玉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