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的东西主干道之一,贡院街不仅方便了广大市民出行,还是逛街购物的必去之处。但要说起贡院街的来历,有几个人能说清呢?在夕阳红老年公寓住着一位88岁的老人刘德发,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等多个重要历史阶段。
老人介绍,他12岁时从河北逃难到临汾,自此便一直居住在贡院街与体育街交口处,拥有一座院子和一个小门面。那时贡院街东至洪家楼,西至现在的山西师范大学。直至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时,一声炮响炸开了现在洪家楼附近的城墙,贡院街才与水门街贯通。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贡院街进行了拓宽改造,这条路才从窄小土路,变成了如今的柏油大道。我的院子也是拆迁对象,经过这一改造,我也从平房住进了楼房。”刘德发说。
自幼在临汾长大的李女士对往日的贡院街有些印象。
“上世纪90年代初,贡院街还是一条破破烂烂的小路,道路两旁充斥着小商贩,每逢雨雪天气,路面更是泥泞不堪。经过1998年的改造工程,贡院街彻底换了容颜。”据刘德发回忆,他只是听身边老人说贡院街是过去人们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至于其中细节也是不得而知。
经记者多方查找资料,最终在《山西省临汾地区方志丛书之一—_地名考略》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资料显示,封建科举时代,平阳(临汾旧称)考拔人才之所。考官由钦命翰林院七品以上官主政,曰学政,职三年。”在这期间,学政共主持两次考试,一次称“岁考”。在明代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在平阳府组织的“岁考”中,平阳、霍州、隰州3属18州县廪、增、附生均须应考”。
第二次考试称“科考”,即乡试之甄,录试平阳、霍州、隰州外,并调绛州属士子来考。”在两次考试中,凡恩、拔、副、岁、优贡生,以及廪、增、附生,愿赴乡围者,如蒙录取即可赴省乡试。每逢酉年,24州县廪、增、附生与拔贡试者,亦在此参加考试。”而古时贡院就是指科举考试的考场,天长日久,此地便叫成了贡院街。贡院旧址在今临汾市体育场东南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