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唱响“富民歌”

2014-12-29 08:3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们村876口人,现在有300个大棚,每年的产值近400万元,仅设施农业这一项就能为村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寒冬时节,站在翼城县里砦镇张桥村新建的100多栋拱棚前,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史建忠自信地向记者介绍着设施农业为村民带来的收益。

如今,翼城县设施农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涉及粮食、水果、蔬菜三大类,完成了2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和1个万亩玉米丰产方项目,创建了1.5万亩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示范园,日光温室及春秋拱棚两年新增2000余栋,实现生产总值2.2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达到800元。从政府“谱曲”到农民“填词”,翼城县31万干群上下一心,共同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歌”。

政府科学引导——“谱曲”

“去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以每亩地8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了750亩土地,同时,县上已经给我们公司拨付了100多万元的配套资金。”在位于该县南唐乡符册村的庆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育苗棚里,董事长李军边查看幼苗的生长状况,边向记者说起县里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制定出“政府支持、企业主导、设施配套、园区推进”的发展模式,以南梁、南唐、里砦、唐兴、中卫等园区为重点,通过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完善、综合应用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的设施农业园区,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建棚、多形式发展设施农业的新格局。

为了增强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该县各相关部门在政策范围内都给予了最大支持。

同时,积极争取市农委和省农业厅支持,符册庆丰公司设施蔬菜连片建设项目争取中央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张桥蔬菜合作社设施蔬菜连片建设项目争取中央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资金50万元;长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争取省级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宝丰蔬菜种植合作社集约化育苗建设项目争取省级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

农民积极响应——“填词”

“以前,南唐镇几乎没有大棚,自从庆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相继带动了周边农户,仅西下坪村农民就自发建成日光棚300多栋。”该县农委技术员张健告诉记者。庆丰公司的成功,让周边农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现在大棚里西瓜亩产超2000公斤,去年庆丰公司的西瓜卖不出去,县委书记郭行杰亲自帮忙找销路,而且价格也不低,今年我也建了10栋西瓜棚。”在该镇樊店村,村民杜兴旺告诉记者,以前的传统就是小麦玉米,亩产最高的时候收入也就700多元,现在只要勤于管理,一个棚的收入都能过万元。

去年以来,该县新增日光温室及春秋拱棚2000余栋,为了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致富梦,县农委制定了技术人员包园区目标责任制,由农技中心蔬菜站技术人员负责包联每个园区,实时掌握建设进度和生产方面的情况;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及山东寿光的技术员为农民授课,重点解决了幼苗不发根、坐瓜率低、瓜形不正、裂瓜等问题,受训农民达到500余人次;开展跟踪服务,针对张桥园区瓜苗死苗现象,县农委及时予以调苗补栽,针对长汇园区所定新绛瓜苗不能及时运到问题,及时协调庆丰农场将多余瓜苗供给长汇园区栽植,保证了不误农时。

干群齐心唱响“富民歌”

“今年6月,我们公司迎来了开园后的一笔大单——5000余公斤西瓜装车启运太原美特好。这份大单,是县委书记郭行杰得知我们遇到销售困难后,亲自帮我们跑下来的,这真是令我想不到的!”李军告诉记者,那次不仅谈成了西瓜这单买卖,还谈成了西红柿供销协议,双方正在协商把庆丰公司建成美特好果蔬专供基地。

“这个日光棚占地7分,光第一茬种的豆角就卖了1万多元,现在第二茬西红柿也快完了,由于今年价格偏低,估计西红柿能卖到6000多元左右。”张桥村村民吉光金指着自己的一个大棚告诉记者,大棚未建之前,这里是一个垃圾场,村里人的生活垃圾都扔在这里,后来经过村里同意,他就在垃圾场上建起了一座日光棚,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

今年,该县设施农业的产值已经达到2.2亿元,除了这些,一些在棚里打工的农民也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在符册村,被庆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期雇佣的村民有20人,农忙时雇佣的村民达到80人左右。村民冯成文在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给公司后,一家三口又被公司长期雇佣。“我现在和儿子每月固定工资2100元,老婆固定工资是1500元,每年庆丰公司还给4800元的地钱,年底还有奖金发,我们一家人在自家门口一年就能赚7万多元,这比我们自己种划算多了。”冯成文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