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李芳:巧手做凤头 匠心守初心

2020-01-10 10:08: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李芳正在赶制凤头鞋

  临汾新闻网讯“我出生于翼城县南梁镇武池村,12岁起便跟随母亲学习做鞋,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只为增添一项技能,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做鞋的初衷渐渐变为了守护、保护、传承、发展……”走进翼城县非遗传承人李芳的工作室时,她正在与姐妹们赶制几双新人出嫁时所需的凤头鞋。“在我们这儿,结婚时父母都会为女儿准备一双凤头鞋,寓意婚后的生活富贵吉祥。”你做鞋底,她做鞋帮,李芳与姐妹们分头进行着。

  凤头鞋,素来是古代宫廷妃嫔们的专宠,鞋头以凤纹为饰,故名,亦称“凤翘”。 “孔雀罗衫窄窄裁,珠襦微露凤头鞋”“侍辇归来步玉阶,试穿金缕凤头鞋”……在历史的典故中,有诸多对它的描述。相传,明万历皇帝的生母祖籍系山西翼城,在世期间经常怀念家祖,多次回乡省亲。万历皇帝为生母思乡情绪所感动,钦赐翼城姑娘在出嫁时可与宫内公主享受同等待遇:坐凤轿、戴凤冠、穿凤头鞋。此俗为孝定李太后特赐家乡女子的出嫁礼仪,它处女子不得享此殊荣……

  李芳一边讲述着凤头鞋的历史,一边纳制着融入了凤凰元素的鞋底。 在李芳看来,做凤头鞋不是在炕头上打发时间,而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历史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不仅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有真正的功夫。“凤头鞋的制作分为三大块,鞋底、鞋帮(鞋面)和绱鞋。鞋底凤凰图案采用七彩锦丝,配以民间传统的石榴子、凤爪、钩针、打子儿、背对背、盘真等针法纳制而成,与鞋面风格相辅相成,完美统一。”伴随着鞋底制作的完成,李芳开始了最为精细的鞋面加工。“鞋面凤凰用五彩贡缎、七彩锦丝刺绣、堆绣而成。现在我们需要先把各个羽翼小配件单独完成。比如,做翅膀时,上面的小羽毛必须是均匀的,一个翅膀上一共是八排,要是一个人做就得一天的时间,而颈部的羽毛则需要采用递进式的大小去制作,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偏差。”

  由于凤头鞋制作技艺分散在民间,没有形成过系统的做法和技艺,想要传承凤头鞋的制作谈何容易?李芳只得四处寻访艺人,整理资料,好在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85年结婚后,在奶奶、婆婆的倾情传授下,李芳的技艺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她不甘于此,而是不间断的寻找、思考、改良着凤头鞋的制作方法、样式。“以前的凤头鞋只是在鞋上平面地绣了一个凤头,怎样更能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李芳琢磨着将它立体化。

  于是,在纸上无数次绘制凤头、用橡皮泥制作凤头模型、研究羽毛的制作方法……李芳从整体造型入手,在制作材质上、制作流程上不断摸索、反复实践。为了做鞋,她简化了生活,忽视了家人。“我这个人是想做什么就一定要把什么做好,所以做起凤头鞋可能就什么都不顾了。有时忘记了饭点,家务活也不干,孩子也不照顾了。”虽有愧疚,但李芳无悔,因为在她心里,凤头鞋早已不是手工物件,而是融入了血液的艺术品,更像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三十年间,一双双精美别致的凤头鞋被赋予了生命力,李芳却也落下了一身伤痛,手指被针尖刺痛过无数次,指关节也早已变形,但她依旧乐此不疲。

  产品研发出来了,制作周期长、销路难的问题又亟待破解。因纯手工打造、每一步要求都极为精细,如果仅靠一个人完成的话,一双凤头鞋的制作周期需要一个月左右。由于投入的人工较多,所涉及的成本费用必然也会增加,如何让它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与市场化接轨?李芳苦思冥想。“这就又回归到了保护、传承、发展的主题上来。首先,提高凤头鞋的知名度迫在眉睫;其次,要想实现产品的量化,就必须抱团取暖,让更多的人学会凤头鞋的制作技法,以便分工制作,计件报酬,最后再集体整合。此外,在传承的基础上,研发不同产品,与市场接轨。”

  如今在李芳的手把手传授下,已有3名学员熟练掌握了凤头鞋制作方法,十余名学员也均能熟练完成配件制作。对于未来,李芳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就想把凤头鞋这个传统技艺不断地传承下去,通过举办公益培训班的形式,培养更多的人掌握凤头鞋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接受它。”

       记者 亢亚莉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