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2020-03-23 08:44: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一年好景看春忙。突发的疫情虽然给今年春耕备耕带来了影响,然而,春光不等人,3月的翼城广袤田野上,已经吹响了春季连翘栽植冲锋号,一排排、一簇簇整齐的连翘苗木成为村民增收的希望。

  打药、清理枯枝杂草,3月21日傍晚时分,南梁镇北坡村村民郑水江仍抓紧时间在村东头自家的一亩四分地里忙活着。

  2019年大旱,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许多村民家种的玉米都绝收了。好在,郑水江种的10亩耐寒耐旱的连翘争气,当年的连翘采摘季,他和老伴摘回来的连翘等不及过夜便被守在院里的收购商一扫而空,亩产250公斤的产量和12块钱一公斤的市价为他带来了近3万元的收入。“真金白银”捏在手里的踏实感让他笃信,今后的日子会像这逐年递增的连翘产量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样的笃信,翼城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胡国华5年前就有。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凝神聚力绘制“连翘产业”这张蓝图伊始,她就笃信连翘是“既可绿水青山、又可金山银山”的绿色朝阳产业。

  5年,连翘大田种植究竟会给翼城怎样一个惊喜?5年,又会带给翼城一个怎样的改变?

  5年,很快就过去了。

  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

  ——于无声处敲响“定音鼓”

  2019年11月26日上午,位于王庄乡王庄村的青树洼万亩连翘园区和相距不远的王庄乡续家庄村,仍有不少村民在地里忙着栽植、铺膜。

  “邻近的运城绛县、晋城陵川两县的连翘苗已经被我们买空了。我们对连翘苗有特殊要求,必须是野生连翘种子培育出来的连翘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连翘的药用价值。”王庄乡分管林业的武装部长张海瑞对记者说。

  “去年旱得厉害,既考验了连翘,也让大家伙更坚定了栽植连翘的信心和决心。”南梁镇北坡村村委会主任解永强对县里把连翘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支柱性产业来打造举双手赞成。

  早在2006年退耕还林时,看中连翘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特殊生态功能,翼城县便号召部分乡镇进行了连翘栽植。如今,那批在解永强带领下种植了14年的连翘已经进入盛果期。

  2015年县里出台《翼城县连翘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后,他一刻也没耽搁,迅速召开动员会,号召村民进行农业转产。仅2016年,北坡村就新栽植连翘900余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55%。

  “2015年时,连翘的收购价是一公斤8块多钱,2019年一公斤最高卖到了14块钱。到2021年,依靠连翘产业,北坡村人均就可收入5000元。”

  解永强的“无心”之举为北坡村带来了先富起来的先机,也为一直致力于全县农业转产的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样板。

  “翼城县自然气候条件与连翘喜温、喜光、耐寒、耐旱等生长特性相吻合。这既是‘天时’,也是‘地利’。再加上翼城县东部、南部山区野生连翘资源丰富,概算面积有60余万亩,年青翘产量3万余吨,山区群众历来就有采摘连翘补贴家用的传统。这算‘人和’……”

  说起连翘,县委书记杨春权滔滔不绝,“据我们多年来的观察,在每年七八九月仅采摘青翘,最大户就能收入3万余元,一般户也在近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2015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翼城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乡村组织、部门指导”的原则,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人工栽植连翘20万亩,全县连翘总体规模达到80万亩,使连翘产业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连翘作为生态树种以往也有发展,但作为经济树种是首次提出来,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典型大户也比较多见。事实证明,这条路子选对了。”连翘栽植户的积极性和连翘产量的递增效益在县委副书记解湧眼里,既蕴蓄已久,又顺理成章。

  “方法论”+“施工图”

  ——一个“战场”打响两场“战役”

  2019年11月26日,正值翼城县连翘产业管理办法出台一周年。

  同一天,一份由县林业局起草的《关于调整<翼城县关于发展连翘产业实施意见的补充通知>相关内容的请示》,出现在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锋的办公桌上。同年12月5日的县政府第54次常务会上,《补充通知》经研究后予以通过。

  “2015年《实施意见》出炉,2017年,根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又下发了《补充通知》,这次作出调整的背景跟两年前接近,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再结合乡、村两级干部和连翘栽植户的意见,经林业技术人员科学论证、综合考虑后作出的调整。”

  相关政策因时因势随时跟进,在刘锋看来,既能最大限度助推全县连翘产业走科学发展的路子,也充分显示了“县里换领导不换思路、乡镇调班子不减力度、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担当。

  从规划布局到水利、道路配套建设再到技术、服务、宣传到户,为保障连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5年10月,翼城县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县直14个部门组成的连翘产业领导组,集全县之力,在一个“战场”同时打响了生态和脱贫两场“战役”。截至目前,全县已栽植连翘13万余亩,以丘陵、山区为重点区域,遍布全县10个乡镇。

  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优惠政策推动、典型示范引领、造林机制得当的合力作用下,翼城县连翘产业规模得以全速推进。

  地处翼城县东部山区的浇底乡,是全县唯一的贫困乡镇,也是翼城县野生连翘面积最大的乡镇,达万亩以上。目前,全乡10个村的荒山连翘栽植已突破4万亩,成为全县连翘人工栽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自2015年《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县政府先后3次出台政策,由完成造林每亩补贴200元提高至400元,达到连片规模园区的由每亩一次性补助管护资金50元提高至80元。县财政累计投资农户补助近2000余万元,概算除去购买苗木、薄膜等生产资料外,农户投劳获酬金近800余万元,社会效果凸显。

  黄色+青色=金色

  ——5年深耕,绘就“连翘风景”

  张学义3年前栽植的连翘,去年终于有了1000多块钱的收成。

  作为王庄乡续家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对他来说可谓“双喜临门”,先是女儿考上了县里首屈一指的翼城中学,当年年底他又脱了贫,用他的话说,“走起路来,腰杆都直了!”

  2017年,张学义试种了1亩连翘。那以后,忙着接送女儿、见缝插针打短工的他几乎忘了自己的那亩连翘。

  “种得越早、管理越好的家户赚得更多,看得人心里活泛的。今年开始我也要好好管理!”2019年11月,张学义新栽植了3亩连翘。脱贫之后,依靠连翘致富成为他的目标。

  “黄色+青色=金色。”刘锋用一个等式勾勒出连翘的多重属性。“连翘花期早、花色艳,早春景观效果独特,春季黄花烂漫可以观赏,秋季青翘满山可以采摘,既是旅游,也是产业,两者相加就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翼城县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有利契机,以县域内的标志性山峰——翔山为中心,辐射四周,加密填补,增景添色,打造万亩生态旅游观光带。形成了“七坡两岭十五道梁”近40平方公里、10000余亩耕地、10000余亩荒坡的连翘自然景观。

  2017年以来,浇底乡已连续举办两届以“旅游、踏青、采风、摄影”为一体的连翘赏花节,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从连翘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一路走来,翼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既致力于形成强大、稳定、特色、生态的连翘产业发展新格局,又着力于打造产储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连翘产业,推进非医药类产品、药食同源产品、功能食品等连翘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

  “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之一,连翘的叶、花、果、根都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杀青制干后用来制作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销路畅通,经济效益明显。”胡国华的底气来自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板块邮寄回来的两份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翼城县野生连翘及人工栽植连翘的干燥果实中,主要药物成分连翘苷成分比标准要高出10倍,连翘酯苷A的含量比标准高40倍。

  更令胡国华欣慰的是,瞄准补齐精深加工短板,翼城县各乡镇已经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了小规模的尝试。

  南梁镇南常村乐林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收购加工万吨连翘生产线,已完成厂房基建,成套设备也已于2019年年底到位;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连翘茶加工项目,南梁镇党委提出“茶产品”“茶经济”“茶文化”“三步走”战略,向精细加工要效益,目前已与连翘茶研发企业完成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到2020年,人工栽植连翘达到20万亩,全县的连翘年产量将达到9万吨,产值9个亿,有望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6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既了解连翘又难免偏爱的翼城县林业局局长杨世英忍不住细数起连翘的优势,“一次栽植、多年受益,投资投劳少、管理粗放,尤其是‘变现不过夜’,实在令栽植户们信心大涨,也令我们这些负责‘保驾护航’的部门成就感倍增!”

  5年时光不过倏忽一瞬,却是翼城这座曾以钢铁铸造产业稳居全市经济浪尖的小县城智慧转型的“高光时刻”——围绕将连翘产业打造成推动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5年深耕,翼城县汇聚起全县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的“连翘风景”。

  这风景,沿路沿山,山田相连,春赏花海如潮,秋看硕果盈枝;这风景,强了产业,富了百姓,美了环境,浓了乡愁;这风景,成为观察一座县城转型发展的“取景框”,也成就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翼城样板”,为这片土地升腾起无尽的希望!

  记者 段碧蓉 田青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