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段碧蓉 刘静) 风吹麦浪翻,蝉鸣夏始忙。6月4日,翼城县中卫乡南北绛村委北绛村,村民韩家发的3.95亩麦田里,翼城县新翔丰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选育的旱地新品种“翔麦517”正在进行旱地大田实打验收。验收结果显示,该地块平均亩产达到447.9公斤,刷新翼城县旱地小麦单产历史最高记录,也创下截至目前今年全省旱地小麦最高亩产量。
看着联合收割机穿梭于金灿灿的麦田间,69岁的韩家发喜上眉梢,“没虫、穗又大又稠,收成好,全程托管还不用咱多费力,明年还让人家种!”
验收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高志强担任组长,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的9位专家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随机抽取村民韩家发的麦田进行实打验收,并在收割前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清仓检查。实打验收面积3.95亩,收获鲜籽粒1774.6公斤,杂质率0.77%,平均水分含量12.6%,平均亩产447.9公斤。
南北绛村三面环沟,土地瘠薄,是典型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全村小麦种植面积近3100亩,常年平均亩产250公斤。
“多亏了农业生产托管,咱这旱地小麦才能增产。”南北绛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武介绍,“南绛村去年参加托管后,全村1564亩小麦产量比前年翻了一番,亩产从150公斤增长到300公斤。看到南绛村小麦增产了,北绛村今年也参加了托管。”
阶段性高温、倒春寒、连旱,在一连串不利气候条件下能达到平均亩产447.9公斤,高志强直言不容易,“这是今年截至目前全省旱地小麦最高亩产量。产量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选对了种子,‘翔麦517’品种抗性好,适合旱地种植;再一个是实施农业生产托管后,农业技术运用到位,托管优势凸显。”
翼城县新翔丰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由山西新翔丰公司牵头、组织全县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指导协调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40个行政村的20个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小麦托管面积达82000亩。
2018年9月,作为全省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翼城县从农民“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薄弱和关键环节入手,探索出“三级体系强组织、四化建设保服务、五个降减重落实、六位一体再创新”的农业生产托管“翼城模式”,该模式被列为全国农业生产托管的20个典型案例之一。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