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厕所革命”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去年以来,翼城县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高位谋划、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整村推进,不仅“改”出了美丽翼城新面貌,更“改”出了广大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县3.4万座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3%。“五个三”改厕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厕改扮靓了村庄“颜值”
“厕所革命”不仅让翼城县西阎镇西阎村村民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带动了文明素质的提升,更扮靓了村庄“颜值”。
西阎村以前的旱厕,大多只是在地上挖个深坑,坑四面用石头白灰砌成墙,上面放两个石头板,再用石头围成三面墙体。除此之外,村内四合院居多,常常是几户共用一个厕所,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蝇乱飞,厕所环境卫生难以直视。
厕所改造工程开展以来,西阎村党支部书记何志刚将村里的厕所改造工程结合村里“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让村内四合院的几户人家协商一致,在原址修建户用联厕,并将拆掉的干净石头综合利用铺成如厕的道路。
“以前厕所就建在猪圈旁边,苍蝇蚊虫乱飞,整个巷道里臭气熏天。现在好了,新建的户用联厕给村子带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何志刚说。
“现在的户用联厕,不仅漂亮整洁、干净卫生,还很暖和。”西阎村80岁的村民侯月梅高兴劲溢于言表。
目前,西阎村修建的50多座户用联厕已全部投入使用,解决了村民如厕难的问题。
厕改提升了幸福指数
翼城县南唐乡桥坡自然村村民李红霞也是厕所改造工程的受惠者,她积极响应号召,率先完成了户厕改造。改造后,厕所上下水、坐便器、热水器、洗脸池一应俱全。“现在的厕所干净整洁,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李红霞说。
如今,厕所已经成为桥坡村的一道“风景”线,白砖贴墙,花砖铺地,纯白蹲便器“镶嵌”其中,明亮诱人、一尘不染。
厕所改造工程中,桥坡村采取了“政府补贴、自改自建”水冲式改厕模式。通过政府定额补贴,群众自行采购厕具,村“两委”协助施工,监理方监督质量,县、乡、村三级验收“五步走”办法,达到了群众积极性较高、户厕改造率高、改厕质量标准高的“三高”目的,厕所改造率达95%以上。
随着改厕工程的推进,桥坡村房屋、庭院改造也在同步进行。走进村民关勇家,一眼便看到正房宽敞明亮,以前的木窗户、木门全部被铝合金门窗代替,房子里的砖也换成了明亮的地板砖,院子东南角精制的塑纤板小屋旁边竖着白色的通风管。
据了解,桥坡村90多户村民中已有60多户完成改厕,很多村民还同时完成了老房子重新装修改造。
厕改赢得了群众满意
在翼城县中卫乡东浮图村,98%的村民家中都用上了坐便器和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内干净整洁。村民孔德兰老人满心欢喜地说:“家里改厕完成了,坐便式马桶也安好了,我们老两口再也不用搬着板凳上厕所了。”
改造前,村民高百刚家的厕所是旱厕,密闭空间,臭气熏人,改造后,安装了密封的化粪池,周围不再有臭味传出。“到了夏天,也可以在院子里纳凉吃饭。”高百刚妻子高兴地说。
改厕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翼城县把调查研究和抓好落实作为关键,把方便群众作为出发点,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针对平川、丘陵、山区不同地域特点,以试点村为单位,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选取3至5户进行样板示范,探索出了水冲式、三格式、异形三格式、前瓮后池式、沼气池式、双瓮漏斗式以及户用联厕7种不同模式的厕所供群众选择。
“群众改厕模式的选择,事关改厕的成效。”翼城县副县长胡国华说,“政府为群众提供不同的改厕模式,但决定权在群众手里。同时我们也严格制定改厕质量标准,做好跟踪监理和质量验收。”
多模式选择,实打实服务,严标准施工,全过程监理,高质量验收,赢得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如今,翼城县的乡村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全县处处释放出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宋榜娟 王慧)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