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永和县与北京,相隔千里。根据国家卫健委统筹安排,2018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先后分批派出85人次的帮扶团队进驻永和县人民医院。两年来,他们帮助当地提升诊断技术、扶持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远程医疗体系,让一个医疗技术水平薄弱的山区医院迈入了二甲医院的行列。
“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厚德精诚,尚道致远。”走进永和县人民医院,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和永和县人民医院共同拟定的院训。“院训就是医院全体人员精神和志向的凝结,将如一面战旗指引医院不断前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务处门诊办主任、永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玮说。
2019年11月,到达永和县的第一个周末,孙玮就遇到了一起7人突发疑似食源性疾病的应急救治,其中3人属危重患者。“从接诊到抢救再到转诊,从启动应急预案到及时上报等环节,全院上下有序联动、积极配合。最后,7名患者均得到妥善救治,没有出现生命危险。”孙玮说,临床帮扶队员带教的气管插管术在此次应急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该院急救能力大幅度提升。事后,孙玮带领医务科完善了《永和县人民医院群伤群病应急处理预案》。
在工作中,永和人民的朴实、勤劳和善良深深地打动着孙玮。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的医疗现状,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她帮助院内各科室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推动应急预案实地演练,完善医疗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工作日常监督机制,提高执行力。
“疫情期间,我们发现一些科室的手卫生正确率很低(不足50%),随即在全院发起了‘天使之手’手卫生视频大赛,通过院领导带头示范和各科室之间评比,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目前手卫生的正确率已纳入永和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月度监督并反馈给临床供改进提升。”孙玮说,2020年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付出了很多,在护士节来临前夕,医院给每位护士购置了新头花、鞋袜,评选表彰了优秀护士。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永和县人民医院从上到下逐渐形成了“个人求进取,学科有目标,全院共向上”的良好局面。
“只要有需要我会倾囊相授”
“再见!美丽的乾坤湾!永和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我会在北京继续为你们祝福……”在永和县人民医院帮扶的3个月转眼结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王玮放下手中的吉他,向前来送别的永和县人民医院的同事们告别。
时间回溯至今年5月,王玮只身来到永和县,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帮扶工作。“我从小在北京长大,没有出过远门,这算是离家最久的一次。能为这里的群众做一点事情,我感到特别荣幸。影像诊断能力的提升,会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王玮说,永和县人民医院新购置的设备都比较先进,就是欠缺疾病分析判断能力。
为了让影像科医师的能力快速提高,王玮调取自己以前的病例,亲自讲解,并找出一些新的片子让医师们挨个分析,不仅要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个月下来,永和县人民医院影像科的分析判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虽然要回北京了,但是只要有需要,我仍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王玮说。
“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护士长曹立云来到永和县接替队友,“这里的护理人员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善良、纯真、可爱,因为没有更高的学习平台,大家的护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曹立云说,记得有一次她去病房检查优质护理落实情况时,问及一名护士对自己照顾的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对方竟回答不上来。
如何落实优质护理?经过思考,曹立云决定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管理理念和永和县人民医院的护理现状,创立“知”“信”“行”工作法。“知”,即组织全体护士长学习,充分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信”,即坚定管理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信心,减少护士除护理以外的其他工作,把时间归还给护士,把护士归还给患者;“行”,即明确护士的工作岗位应在患者床旁,责任护士要主动巡视病房,真正体现“护士在患者身边”的服务理念。“知”“信”“行”相互映衬形成闭环,督促护理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今年5月,曹立云又制定了《护士着装仪表管理规范》,对护士的着装作了具体要求,除特殊岗位外,日常工作中护士不用再戴护士帽,这一改变既符合院感防控的要求,同时降低了购置和清洗成本。今年7月,永和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第一次组织召开年中护理质量分析会,“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全面推开并取得良好效果……
“转眼8个月过去了,我已经和永和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的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年底我将回到原单位。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将汇成一颗爱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曹立云说。
帮扶有期爱无限,跨越千里情自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永和县人民医院和永和人民的真爱和奉献,赢得了山区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崇敬。如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派来的医护专家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真挚的情感还在延续,动人的故事还在发生……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