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刘元生:甘做群众孺子牛

2017-08-09 09:01: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全心全意为民造福,甘做群众的孺子牛。”隰县寨子乡上干村的村民觉得用这两句话形容他们村党支部书记刘元生,是最合适的。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刘元生三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将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梨果大村。他个人先后荣获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梨果产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打铁还须自身硬。上任伊始,刘元生便和支部班子“约法三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八个高于”,即思想觉悟要高于一般人、观念创新要先于一般人、实用技能要强于一般人、文化素质要优于一般人、双带作用要大于一般人、遵纪守法要严于一般人、奉献精神要多于一般人、履行职责要好于一般人。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35年时间里,刘元生以此为标杆。

  “这里没有丰饶的物产,没有值得夸耀的业绩,有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和不堪回首的岁月。两千来亩土地支离破碎,200多口人家无余粮,全村人背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还得清的巨额贷款;一条勉强可以通过小平车的羊肠小道,杂乱无章地挂在山崖上的黑窟窿似的窑洞,以及占全村总人口三分之二的游手好闲者……”这是30年前一位作家笔下上干村的真实写照。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元生决心改变这样的现状。“思路就是财路,观念就是财富”,凭着对贫穷面貌的不认命、不服输,硬是咬定发展梨果产业不放松。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商谈,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提出了梨果富民战略。产业的转型对于果农来说,不异于是一场“刮骨疗毒”的大手术,而刘元生家的果园总是第一个试验场。三十多年过去了,上干村已发展红富士苹果1400亩,酥梨200亩,玉露香梨600亩,人均4亩果园,仅梨果产业一项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2015年年底,积劳成疾的刘元生病倒了,胃癌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实在放心不下工作,毅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2016年是精准扶贫关键的一年,也是上干村仅有的11户28名贫困户整体脱贫之年。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刘元生,在与癌症顽强斗争的同时,仍然奔波在工作岗位上,心系全村,与时间赛跑。他利用两年时间,积极争取项目,自筹资金为全村修建了3座供水塔,高灌灌溉面积达到了3300亩,建起了300防雹网,200吨恒温库,极大地提高了梨果产量和品质,3300亩果园全部浇上水,全村的梨果产量将会突破250万公斤,村里人均每年将再增加8000元的收入,对乡亲们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五保户乙肝患者徐桂英、王生秀突发脑梗,刘文秀患上了心脏病等等,每一个贫困户的身体情况都牵动着刘元生的心。他一边频繁进出医院承受着密集痛苦的化疗,一边奔波在县城和村里,为贫困户办理慢性病救助、民政大病报销。二级视力残疾人王金生因与别人发生纠纷被人殴打受伤,他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亲自将王金生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如今的上干村,村民们只有存款,没有外债;只见笑脸,不见愁容;只思进取,不思争论。那个捉襟见肘的穷日子永远成了历史的记忆。

  “有事就找刘书记。”刘元生用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虽已年过花甲,刘元生依然不忘初心,带领着全村人民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进。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汾西刘六星:重于泰山的责任和担当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