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临汾11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2017-05-25 09:16: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6年,我市西山五县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标准,并高分通过督导检查,这标志着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这只不过是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绽放的一朵红花。自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以来,我市已有11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教育民生,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基础。五年来,我市通过加强教育统筹、加大经费投入、均衡配置资源、关注教育民生、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推进模式,不仅让城乡孩子“上得起学”,还让他们都“上好学”,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教育阳光的普照。

    “大力缩小平川与山区之间、县域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优质教育普及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教育。”这是五年前市政府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总目标,并制订了具体的规划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五年来,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不等不靠,自我加压,一次次刷新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临汾速度”。

    2014年与2015年,我市完成了6个县(市)评估认定工作,2016年完成5个县评估认定工作;在创新办学模式中,按照“分步走、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完成了隰县三中、隰县四中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工作;科学制订方案,在全市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学区制管理、对口帮扶等改革;在霍州市开展了省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试点工作。

    2013年,安泽县和川中心校先行先试,针对辖区内部分小学生源少、原民办转正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和音、体、美、英等课程相对薄弱的突出问题,从近年来新招聘的20余名年轻特岗教师中择良将、选精兵,在辖区各小学每两周开展一次“走教”活动,为当地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泽县“走教”活动只是我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均衡优质教师资源,校长、教师交流覆盖17个县(市、区)、临汾经济开发区和市属义务教育学校。仅2016年就交流校长90名,交流教师人数1264人,其中骨干校长、教师交流人数203人,城镇和优质学校校长、教师交流人数264人。

    2016年,霍州市颁发奖金260万元,重奖一年来为霍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30个先进单位和350名先进个人;乡宁县在多年累计向教育功臣发放奖金2500余万元的基础上,再次拿出455万元重奖教育功臣……五年间,我市坚持以“三名”工程(名师、名校、名校长的培养和选拔)为引领,全力打造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提升,在全市形成了爱岗敬业、甘为红烛的行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2016年起,我市引深和巩固“三名”工程创建成果,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为期五年的“三优”活动创评工作,每年评选产生100名优秀班主任、200节优质高效课、60个优秀教研团队。同时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共推选课堂实录42906节,推优946节。

    五年来,我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规范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公开招生信息,实施“阳光招生”,有效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如吉县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以生源户籍所在地和居住所在地为依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各学校的招生范围并向社会公布,采取“县城合理划片,乡镇基本直升”的办法,保证了中小学生全部入学,非正常跨区域招生现象得以遏制,择校现象基本消除。

    教育公平,民心所向。今年的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推进会上,分管副市长与6个县(市、区)和临汾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再次提高标准,明确重点。临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朝着“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同等优质教育”的目标,一路高歌前行。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