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山西篇】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7-07-07 09:00: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咬定“青山”不放松,发展绿色不动摇。梳理十八大以来全市林业发展的亮点工作,造林绿化、林业改革、资源管护、产业发展等工作成绩斐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以林业五大工程为依托,不断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深化林业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林业事业实现新局面;林业管护工作的有效举措,确保了全市森林资源的安全,为百姓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市经济不断增长,成千上万的百姓因林脱贫、因林致富……

  科学规划 营造生态新美景

  绿色是平阳的底色,生态是平阳的标签。五年来,全市林业建设主要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百里汾河经济带湿地植被恢复区”三大生态屏障进行布局,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通道绿化为建设重点,逐步推广了“整山系流域推进、新旧工程连片建设、垣坡沟综合治理、多林种块状混交、生态经济相结合”的科学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全市林业建设质量。2016年,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林业改革发展是动力。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通过大力开展森林保险投保工作,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推进林业示范合作社建设。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下经济推进会、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现场会在我市相继召开,为我市林权配套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办法,我市作为全省首家制订上报《临汾市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获得省级批复,涉及国有林场改革的14个县(市、区)已全面完成方案编制并落实改革工作。2016年5月,我市成功承办了中国和法国国有林管理经验交流会,对外展示了临汾林业的建设成果。

  精细管理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造林绿化三分造,七分管。五年间,我市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执法等工作,不断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强化森林火灾预报、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森林火险预警和林火监测、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半专业队伍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同时,推进现代化林火管理进程,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立和完善了重大林业灾害应急体系。

  五年来,全市严格控制林业有害生物,进一步加强了检疫御灾、监测预警、应急防控和服务保障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林工作,市、县两级成立了森林公安机构,相继开展了“护林攻坚”“绿剑一号”“利剑行动”和“打击盗挖大树古树”等一系列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制定了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优化公开行政审批流程,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大厅;严肃对待林地征占用审批,严格管理林木采伐限额,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出台《封山禁牧管理办法》或制定管护措施,成立了管护工作组,采取“合同管护、属地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不断加大管护力度,进一步增加森林蓄积量。

  常抓不懈 兴起“绿色”经济

  林业的发展仅靠植树播绿远远不够,提高林业质量和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更高目标。基于这一林业发展目标,我市通过抓干果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种苗产业,全市林业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迈进。

  五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产业,不断壮大核桃规模,逐步完善红枣产业,积极发展连翘、翅果油、花椒等传统产业,探索发展双季槐、构树、野生皂角嫁接等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形成以核桃、红枣、连翘为主,翅果油、花椒、双季槐为辅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推动林下经济增长,不断争取扶持资金,逐步扩大经营面积,全面发展林菌、林药、林粮、林畜等林下经济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快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休闲度假、森林康养、假日旅游的好去处,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开展“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等休闲游玩项目;积极发展种苗产业,全市苗圃按照市场化导向,加大景观树种、乡土树种、经济树种等良种壮苗培育力度。

  五年来,我市采取“企业+大户”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实现了林产品就地转化、产业链条有效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的林业产业发展态势。此外,全市不定期开展“经济林增效”活动,通过发放技术手册和视频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栽植技术,经济林质量和产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我市林业建设发展蹄疾步稳。如今,我市唱响绿色发展的主旋律,阔步前行在建设生态强市的大道上。平阳“绿意”正浓!

  记者 段小婷 实习生 宁智豪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