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入冬季,气温骤降。11月30日,记者来到翼城县中卫乡,登高望远,可以看到一层层平整的梯田里种植着成片的苹果树,这是中卫乡甘泉村的主导产业。
产业是一个村子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甘泉村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村干部便大力号召百姓发展苹果产业。为解决百姓管理落后、规模小而散、经营模式老套、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2011年甘泉村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销售等服务。合作社共有社员100户,其中包括30余户贫困户。
“合作社成立最初的目的就是抓服务,服务的侧重点在于找销路。以前我们都是把果子销售给认识的客商,去年县里举办了苹果展销会,因为我们的果子硬度、颜色、口感好,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现在果子销路不愁。”对于未来村子的发展,甘泉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销售的村民吕艮胜充满期待,“往年销售额8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元,目前苹果已远销湖南、湖北、上海、内蒙等多个省份。今年我们村新栽植了近2000亩的苹果树,等这树上结出‘致富果’时,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就越过越好了。”
为把脱贫攻坚工作做扎实,甘泉村将贫困户全部吸收为合作社社员,用新引进的优质苗木帮助贫困户优先发展苹果经济林,贫困户不但能通过合作社增值收益,而且有望达到稳定脱贫、长久致富的目标。村民张全明就是贫困户中的一员。
2015年,57岁的张某患了胃癌,家里没了经济来源,为了看病还欠了许多外债,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中卫乡政府的干部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张某的情况后,免费为他提供了300多株苹果树苗、有机肥以及农具。自从栽植苹果树后,一年到头总会有县、乡专业技术人员来教张全明种植、管理技术,从剪枝、疏花到喷药、施肥再到套袋、采摘……
“刚开始得病,最愁的就是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万万没想到国家给我这么多帮扶,让我有了自己的苹果产业,种植、管理、销售都有合作社帮扶,就连管理自家的苹果苗,政府每株还给补贴1块钱,等到挂果期,我就再也不愁没有收入了!”张某边说边咧开嘴笑了起来。
据中卫乡乡长吉顺俭介绍,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进程,今年以来,中卫乡根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将贫困户所在村划分为四大区域、五大产业,依托7个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户区域产业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持久、稳定脱贫。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