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霍州:跟着园区干 腰包鼓得快

2018-02-23 08:47: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自从种上了大棚菜,每天都忙着管理,草帘要按时拉、及时盖,成熟的菜要一茬一茬采摘,就连过年这几天,我们一家人都一直在大棚里忙着。”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二,霍州市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陶唐峪乡辛庄村园区,菜农王雪梅开门见山地说,现在菜价行情好,虽然过年,但还是与往常一样,从早忙到晚,甚至比平时还要忙。

  辛庄村地处陶唐峪乡中部,曾几何时,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近年来,霍州市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这里的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个传统农业村蜕变为当地有名的蔬菜专业村。

  “我家有6口人,一直以来都是种植小麦和玉米,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由于气候干旱,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微薄的收入只能解决温饱,家庭主要收入全靠在外打工挣几个辛苦钱。”谈起建蔬菜大棚时的心情,王雪梅坦诚地说,由于建大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她家的经济状况想建大棚只能凭空想一想。

  为确保一次建设、长期受益,当地政府将园区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按大棚实占面积,菜农可以享受到每亩5000元的补助,合作社协调信用社为菜农提供3万元的贴息贷款。

  “是补助和贷款资金让我起了步,它就像一场‘及时雨’下到我们百姓的心坎儿上。”王雪梅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大棚每棚毛收入3.6万元,除去每年的投入资金两万元,算下来自己还净赚1.6万元,比起以往种农作物收入要高得多。

  从大棚规划、建设实施到设施配套、技术指导,当地政府派专人进行跟踪指导,对大棚建设实行统一施工、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确保建设质量。随着大棚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辛庄村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育苗、技术指导、注册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销售……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大大激发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

  采访接近尾声时,王雪梅乐呵呵地说:“现在是大棚菜销售旺季,菜价也是一年中最高的,过年这几天,菜的销量直线上升。跟着园区干,腰包鼓得快,过年成了我们增收的黄金季节。”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