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今年,我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瞄准短板弱项,确保全市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切实抓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把发展特色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以干鲜果、畜牧、蔬菜、小杂粮、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七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做大做强贫困地区支柱主导产业。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的落实,引导群众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经济效益长期稳定、能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巩固提升“五有”成果。
深入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整村搬迁外的退出贫困村,集中实施整村提升工程。瞄准制约贫困村发展短板,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作战,逐村制定提升规划,抓好住房安全、通村公路、安全饮水、物流网络、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提振精神面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按照“六环联动”要求,全面铺开剩余的深度贫困村整体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强化规划引领,科学选址安置,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村庄优化自然风貌相协调,与脱贫“摘帽”时间相衔接,坚持以脱贫为目标,统筹考虑环境条件和就业容量,同步规划产业发展和增收途径,一次性做好安置点规划布局。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程。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帮扶政策,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支出型”贫困难题。深化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对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今年年底,24种大病专项救治实现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工程。扎实开展教育扶贫、民政扶贫、健康扶贫、残疾人帮扶四方面24项政策的进村入户,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人口以及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等人口应纳尽纳,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确保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
积极推进生态扶贫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机遇,继续实施“五个一批”林业生态建设扶贫工程,推广大宁县“购买式”造林扶贫经验,大力发展造林专业合作社,广泛吸收贫困劳动力参与造林管护、植树绿化、治理水土流失等工程建设,实现生态改善与精准脱贫同步推进、同步见效。
持续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加快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和集中式地面电站建设,强化电站的招投标、施工建设、运维管理、收益分配全过程监督管理,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智能化平台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光伏电站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收益分配透明化,让更多贫困村、贫困户获得资产性收益。
继续抓好金融扶贫工程。建立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新机制,组织实施“富民贷”“强农贷”,利用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扶贫贷款,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和企业贷款难问题。紧抓苹果期货上市并在吉县设立全国首批指定交割仓库机遇,利用“保险+期货”“期货+订单”“保险+期权”等模式,促进贫困县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
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工程。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激发内生脱贫动力,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进行“扶志”,把贫困户积极参与作为扶志的核心,促使贫困户在参与中树立起战胜贫困的志气和信心。
统筹推进社会力量帮扶工程。坚持和完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引导社会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加大企县合作帮扶力度,创新合作方式,完善利益联结,不断深化“百企帮百村”“百商帮百户”等活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