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郑晓军 田青松) 近年来,吉县屯里镇紧紧围绕“村摘帽、户退出、人脱贫”的总目标,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硬标准,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精准脱贫频出实招,通过典型引路、结对帮扶、因户施策、旅游推动等措施,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助农增收奔富路。据统计,全镇建档立卡户已由2014年的849户2352人减少到目前的2户6人,贫困发生率为0.05%。
一是典型引路助脱贫。脱贫攻坚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败在干。该镇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程,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典型引路、合作社扶持、群众跟进的抓党建促脱贫模式,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激励支部委员主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鼓励党员带头发家致富做示范,带头脱贫奔小康。五龙宫村党支部书记吕新军从县农委争取到180万元项目资金,建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吸纳贫困户23户76人以土地或劳务入股,人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屯里村党支部下街党小组组长王保田,在种植蔬菜率先致富的同时,热心指导十几个大棚种植户做好生产管理,共享销售信息及销售渠道,帮助他们种好菜、卖好价。
二是结对帮扶全覆盖。该镇坚持产业帮扶到村、干部帮扶到户原则,每个村委都落实了帮扶领导、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通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实行单位定点帮扶、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办法。全镇帮扶干部385人,每人按要求帮扶1户到10户不等,确保全镇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不少一户、不漏一人、不缺一项”。
三是因户施策见实效。扶贫重在落实、贵在精准。他们针对建档立卡户的不同情况,归纳了九类致贫原因,并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实施产业带动、搬迁转移、兜底帮扶、就业安置、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六个”精准到户,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里”。目前,全镇新发展苹果1000亩、玉露香梨2000亩、蔬菜500亩、中药材2000亩,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镇总人口80%以上;全镇有35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每户每年增收一万多元;解决了1200多口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农村低保143户274人实现应保尽保,121户五保户实现兜底帮扶。
四是育化乡风重励志。该镇坚持把活动育化作为励志举措来抓,激发建档立卡户内生动力,培育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组建一支老干部政策巡回宣讲队伍;推送出一批“小康百花园,我是那一朵”脱贫典型户;评选一批“脱贫光荣”的致富先进典型;每村演好一台“脱贫成果”展示文艺节目;每村组织一次“支部+X+贫困户”的竞赛表彰活动。通过活动倡导引领基层组织主动发力,贫困群众立志脱贫。
五是旅游推动富乡亲。近年来,该镇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围绕乡村旅游大做文章,规划建设了窑渠农耕采摘体验区、太度徒步美食区、桑峨垂钓休闲区3个特色功能区,打造集户外运动、农耕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完善了太度村“厚川味道体验地”基础设施、放马岭徒步游线路,建成了桑峨农家乐、垂钓园、牡丹园,启动了古村落建设,参与了全县“春华秋实”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开展了桑峨啤酒节等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农民收入26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入70余万元,太度小吃经营效益最高的户每年约收入3万元左右,手工煎饼每天最多收入900元。
六是企业带动稳增收。屯里是全县工业的聚集区,境内有明珠煤矿、大地煤业、尧鑫生物质发电、农业光伏、远景风力发电、中石油煤层气等一批工业企业。该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增加收入。一方面农户土地流转可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全镇常年在企业就业人员达160余人,月均工资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常年用工为主和季节性用工为辅等方式,使9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