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电商扶贫的隰县模式

2018-09-14 08:33: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走进隰县,记者亲眼目睹了当地电商扶贫的繁荣景象和“互联网+”为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梨果+电商”火了竹干村

  “我们村现在是电商富民村,村里十家就有七、八家做电商,以前一斤玉露香也就是3块左右,现在一颗就能卖到10块钱。而且家门口就有冷库,物流直接上门取货,既不耽误地里干活,也不耽误网上出单,特别方便!”

  说这话的人叫王平,2016年,他还是阳头升乡竹干村委青宿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他靠做电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干劲十足的他又承包了10亩果园,打算新建个小型恒温库,打破隰县梨果应季销售的瓶颈,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

  在位于隰县阳头升乡竹干村的公共服务中心院内,高明明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忙着调配货物,“当年在广州打工,听说家乡要发展电商,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子回来创业,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网上成交生意4000多单,销售总额达到160多万元。”院内除高明明外,还有另外两家电商创业团队,他们均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农资采购、创业指导、网上代买代卖等服务,从而带动竹干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近年来,该村依托农村电商迅猛发展,打造了竹干村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全村网销金额1000余万元,通过电商帮扶,贫困户的农产品变为网货,滞销品变为畅销品,带动全乡贫困户486户1561人。如今的竹干村,人人懂电商,人人参与电商,人人受益于电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电商村。

  其实,电商不只活跃在竹干村,在整个隰县,农民从事电商的人员已经由2015年的260人,增长到两万多人,翻了百倍,占到了全县电商从业人员的90%。短短3年,从籍籍无名的贫困山区小县到全国电商扶贫名县,隰县把电子商务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实施电商精准扶贫,为广大农民找到了一条创业就业新路,电商也使这个曾经寂静的山区小县迸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打造电商产业的“生态圈”

  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清香四溢、甘甜爽脆、皮薄核小、水嫩多汁的玉露香梨,梨果产业成为隰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

  随着规模和产量的不断扩大、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梨果产业出现以假充真、产销信息不对称、难出售等问题,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于2015年9月策划创建了玉露香梨溯源体系和原产地电商平台,初始的隰县农村电商由此诞生。

  以梨为基,试水网上营销,让敏锐的隰县党、政领导着实领略到了电商的商机与魅力,于是当即确定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抓手,隰县也由此驶入电商扶贫的“快车道”。

  2016年,县领导亲率120余名农民,远赴浙江丽水培训,开启隰县农村电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当年11月,开设电商扶贫培训基地,与浙江讯唯集团合作,创建了丽水电商学院隰县分院,建立了培育电商“千军万马”的营地。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隰县推进“互联网+产业”进程,形成万人电商创客队伍,创建了“一码两站三园”的电商扶贫众创空间运营模式。

  2017年,该县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顺丰速运合作设立了物流分拣中心,建立了通村第四方物流公司,引进金融支持体系,解决电商发展资金问题。通过“隰县玉露香,稀有好梨”的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建设、采摘节网红直播、杭州太极禅院高端推广、长沙果品大会线上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让生长在黄土高坡的玉露香梨在产品知名度特别是在网络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仅在淘宝网销售玉露香梨的网店就达到了132家,荣膺山西省商务厅举办的“山西好网货”活动的第一名。

  2018年,该县重点丰富电商生态系统建设,以解决资源分散、效能不高问题为目的,重点是融合扶贫攻坚整合资源,聚集要素,创建了农村电商一条街和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公共服务中心,实行街区化运作、园区化管理。由此,隰县的电商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电商要素由分散型转变为集中化;电商运营由松散型点状协作转变为紧密型街区化运作;营销主体由以创客为主转变为“创客+公司”;销售平台由本土小平台扩展为与淘宝、京东等融合的大平台,隰县电商的知名“朋友圈”不断壮大,隰县电商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培训基地也由县级培训升级为山西省定点电商扶贫培训基地。目前,全县共建立1140个电商创业团队,其中农村电商服务站160个,专业合作社88个,各类公司39个,个体户842个,分布外省市的农村电商服务站13个。

  对接市场、更新理念、升级模式,建起电商“生态圈”跑出脱贫“加速度”。经过3年的不懈探索与创新,隰县电商扶贫工作在无缝对接、全覆盖服务贫困户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精准实施模型与政府有效推动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化的农村电商服务站与贫困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16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与1764户的5126名贫困人口签订扶贫对接协议书,由贫困户提供产品,服务站负责销售。与此同时,隰县还连续举办了13届“隰县扶贫网销农特产品节”,线上线下结合,销售额达15582万元,其中助贫销售352万元。

  “电商一花开,带来百花开”

  一花引来百花香,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梨果产业网上营销的一枝独秀,到今天电商产业的百花齐放。特有的电商模式,收到了特殊的效果,“土疙瘩”插上翅膀变成“金疙瘩”。隰县产业的步子也越迈越大,路子也越走越宽。

  张利州,隰县北纬36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通过京东、淘宝等运营平台,策划了多个活动,将隰县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公司销售额突破了3000万元,还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王海萍,隰县九鑫电商服务站站长,电商“大姐大”,电商交易额达1427万余元,自己增收15万余元,为贫困户增收53万余元。

  闫云海,隰县习礼村电商服务站站长,玉露香梨大户,自己增收22万元,为贫困户增收36万元,带动8户贫困户脱贫。

  ……

  如今的隰县,处处流传着依靠电商脱贫致富的故事,全县上下呈现出“电商一花开,带来百花开”的强劲态势,形成了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电商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售卖难”问题,而且撬动了价格走高。尤其是玉露香梨,通过网络营销每颗已达10元,而且形成年初订货、年终脱销的火热场面。农民“种玉露香梨,发梨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玉露香梨的面积由2008年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3万亩之多,到2020年,将达到30万亩,居全国之首。从2015年至今,通过电商平台,有6533户、14794口贫困人口依托梨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加快了农产品外销量的急速膨大,农村电商由工业品下行为主转变为农产品上行为主。2017年,农产品上行销售达到2.18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

  短短3年,隰县电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嬗变,创出了电商扶贫的“隰县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隰县“电商+扶贫”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吸引了中央、省、市媒体的目光,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第四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省级“众创空间”、临汾市“市长创新奖”等荣誉。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评价道:隰县发展农村电商路子是对头的,潜力是巨大的。

  今年7月末,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示范培训班在隰县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知名电商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观摩学习隰县电商精准扶贫路径,交流分享各地电商扶贫经验,“隰县电商扶贫”再次成为扶贫领域热议的话题、媒体聚光灯下的焦点。隰县作为山西电商扶贫的佼佼者,立足小县域,放眼大区域,实施农村电商大战略,跨界整合、县县联合、产城融合,以黑马的姿态显露出超前发展的趋势,激发出农村经济新活力,成为县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