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在隰县龙泉镇刘家庄村委王家塔村一梨园里,果农史文革正忙着施有机肥。在见到笔者后,他笑呵呵地说:“今年10多亩玉露香梨套了6万只袋,能摘两万多斤梨。”至于能收入多少,史文革笑而不语。旁边人插话:“按照今年的行情,他家的收入绝对在六位数以上。”
今年4月,正值梨花盛开时,隰县遭遇罕见冻灾,全县梨果几近绝收,史文革家也未能幸免。这时,隰县科技局专家成文星到史文革家梨园观察了几遍,然后对他说了一个挽救梨园的办法——人工授粉。在成文星的指导下,史文革夫妻俩给每棵树都授了三遍粉,硬是从老天口里夺回两万多斤梨。
天灾无情人有情,隰县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依靠科技的力量,为当地果农挽回了部分损失。并出台梨果产业发展奖补工作方案。坚持把梨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对有意愿新栽或高接换优玉露香、苹果农户、对梨果幼树管理到位的农户进行奖补,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梨果发展的积极性。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梨为基,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把玉露香梨作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立足优势,精准发力,全域化推进梨果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把玉露香为主的产业扶贫纳入年度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年来,累计为八个乡镇拨付产业扶贫资金4800万元,对农户新栽梨果、高接换优、未挂果幼树管理每亩奖补200元,年度奖补资金达到900余万元,构建起以梨果产业为主、特色产业配套发展的“1+N”产业带贫体系。与此同时,隰县加大产业信贷支持,对贫困户发展玉露香小额信贷实行果园实体担保,对梨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收贮、加工、营销所需贷款实行低息优惠;对新栽玉露香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地膜等物资;大力推广“企业+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政府+金融+企业+农户+贫困户”等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股份合作的紧密联结和梨果订单、购销合同等半紧密联结,带动贫困户种梨脱贫、种梨增收。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良心栽培,隰县玉露香梨通过国家质量安全示范认证,成功出口美国、加拿大,正式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截至目前,全县梨果总面积达到38万亩,玉露香面积23万亩,挂果面积达到4.3万亩,产量2.5亿公斤,果品产值9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露香梨生产基地;建起了150个玉露香示范园,辐射带动贫困户科学栽种;有1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吸纳贫困群众发展玉露香。全县有80%的耕地栽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果树;80%的贫困人口依托梨果产业脱贫;农民人均果品收入突破万元,依靠成规模、有特色、效益好的玉露香梨产业引领支撑,全县累计5800户16293贫困人口,通过从事与梨果生产有关的产业,实现了他们的脱贫致富梦。 (张瑞强 吕晓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