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农技推广站:“把脉问诊”到田间

2018-03-02 08:52: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雨水”已过,我市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返青,小麦春季管理进入关键时期。2月28日一大早,尧都区乔李镇南麻村麦田里人头攒动,格外热闹。原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邀请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室主任、研究员党建友来到这里,对全市小麦主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主任、站长、技术“骨干”展开春季管理技术培训。

  “尧都区小麦播种34.1万亩,旱地以临旱536、晋麦47、长6359为主栽品种,水地主要种植济麦22、良星99、山农22,苗情好于往年,少部分麦田有根腐病发生。”尧都区农林委总农艺师张兰生一边指着脚下的麦田,一边介绍说,这块麦地选用烟农836,去年10月3日播种,播量15千克。

  党建友顺手拔出一撮麦苗,仔细观察后,对大家说:“这块麦田虽然看起来苗壮,但没有浇冬水,根系发育相对差,现在需要及时浇水,夯实土壤,促进根系发育。”

  与烟农836相邻的麦田选用的品种是良星99,播期是2017年10月13日,播量20千克,入冬前没有浇水。党建友说:“由于播种较晚,几乎没有分蘖,属于典型的晚播弱苗,需要尽快浇水,并追施氮肥,促弱苗转壮苗。”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不远处的另一块麦田,这里选用济麦22,去年10月1日播种,播量12千克,大量叶片和部分分蘖冻死。看着与会人员不解的表情,党建友娓娓道来:“这块田播种早,肥力条件好,冬前出现旺长,冬季冻害较重,使旺苗转为弱苗,因此浇水追肥应该由拔节期提前到返青起身期,促进生长。”

  专家现场指导结束后,与会人员又马不停蹄开始集中“充电”。

  “从小麦生产情况来看,去年播种普遍推迟,弱苗小苗面积比例较大,部分麦田整地播种质量差,阶段性干旱影响了弱苗升级赶队进程,冬前病虫草基数高。”市农委副主任王红说:“总体来看,今年苗情复杂,不容乐观。壮苗、旺苗、弱小苗共存,且弱小苗面积比例较大,促弱转壮是今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

  “对于没有浇冬水、墒情较差的地块,不浇水将影响正常返青的麦田,应及早浇补墒水,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浇水后要在适墒及时锄划。对于已浇越冬水、墒情较好的晚播弱苗麦田,应在返青期浅锄轻锄,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快长,结合浇水分两次进行追肥……”党建友从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播种及苗情特点、越冬前及冬季主要管理措施、春季主要管理措施、后期主要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

  培训采取专题讲座及专家与学员互动的形式进行,学员们认真听课、记笔记,专家与学员们积极互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董娟兰认真分析当前全市小麦苗情,部署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动员大家迅速行动起来,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因地制宜、因苗制宜、促控结合、措施前移、强化管理,及早掀起以镇压化锄、化学除草、适时浇水追肥、预防春季冻害等为主的早春麦田管理高潮。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